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心跳的聲音:「零小時契約」的悲歌迴盪英倫

立報/本報訊 2013.08.05 00:00
■張義東

是苦力、是零工、有時又是盲流、農民工,流浪漂泊,無可憑依。已經如此的、擔憂淪落的、實質上被這樣驅策的、以及消費其勞動成果的……《思與言》新刊專號探討的「非典型僱用」,牽涉相連的不再只是邊緣的「他們」,而漸漸成為是整個社會的「我們」。

據報導,英國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獲贈10萬英鎊分紅的店員,高達2千位,完全灰姑娘一般夢幻。但《衛報》一周前開始掀開童話面紗,公司9成員工、2萬人以上竟全屬「零小時契約」工人,遑論分紅,「甚至連一場耶誕晚會,公司也不會贊助」。

原來夢幻不在分紅,而在有一份全職的工作。

此種契約存在英國多年,2005年後,尤其風行無逆,勢成傾瀑。「零小時契約」,意即隨傳隨到,無傳無工,資方應保障勞方之最低工時,那賴以求溫飽、用以計收入的最低工時,是「零小時」。而且無休無假,枯坐待召,實質薪資與勞動條件,樣樣剋扣。

2006年13萬4千,2012年20萬8千,這兩年且不復起伏,而是持續攀升。「零小時契約」工人占勞動人口比例由0.5%上升至0.7%。統計已如此,實際猶過之,單單居家看護就有15萬人勞動於如此契約之下了。

古來早有農忙「季節工」與一般零工,在新自由主義「效率最大化」信念催動下,搖身一變為人事之彈性化。派遣鐘點等等面貌,所本依據,乃是將內部成本、內部彈性可以因應之波動,理直氣壯表述為,必得以外部彈性處理,方能更增效率。

那經歷數百年鬥爭才得奠基的勞動權利,那工作之專業、倫理、尊嚴以之為根底的勞動權利,如此步步受蝕,淪落為沉重在消費者頭頂,以是愈彈性、愈降低就愈好的「成本」。

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研究指出,相較之下工時較少,工人溫飽浮晃、更想換工作、也更為年輕,37%年齡只在16至24歲的「零小時契約」,多見於中小企業。如Sports Direct此等規模,於是更加駭人聽聞,各方怒吼瞬間齊下。

若能正視求變,事猶可為。可惜此間,制度提供合法性,心態提供正當性,堂皇犧牲勞動權益。每多愛說吃苦吃補,但彈性愈烈,勞動零落,吃苦所成就的,總是多歸於資本家剝削利得。至若驚見富二代周遊大學倡言朋輩交際以聚資創業,於此青年儕輩愈發青蘋深陷難撼結構之日,真是今夕何夕了。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