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兩岸互動溫度計為42.8分、兩岸事務主管官員互訪尚未成熟

大成報/ 2013.08.05 00:00
【大成報記者林瑞明/台北報導】自從2008年5月馬英九總統上台以來,兩岸密切協商與穩定互動,兩岸已簽署19項協議。然而,兩岸的互動始終以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名義進行,大陸不願意承認台灣的官員,而且雙方交流與協商始終侷限於功能性議題。未來事件交易所今(5)日公布「兩岸互動與協商」的調查結果,兩岸互動溫度計為42.8分,兩岸事務主管官員互訪的支持度只有四成左右,顯示兩岸事務主管官員互訪時機尚未成熟。

未來事件交易所從7月17日開始到7月27日進行「兩岸互動與協商」事件期貨的民意調查,累計交易量高達152萬口。根據清算價格,兩岸互動溫度計為42.8分,市場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問大陸的支持度為41.3%,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台灣的支持度為36.1%,兩岸簽署商品貿易協議的支持度為38.1%,兩岸簽署文化協議的支持度為38.9%,兩岸簽署教育協議的支持度同為38.9%。

整體而言,兩岸互動狀態仍處於初階的黃燈區,只跨越33.3分的門檻不多,離66.6分的綠燈區仍有一段距離。雖然兩岸已經恢復對話、並簽署多項協議,但是兩岸對話與協商的層次仍侷限在功能性議題。王郁琦主委與張志軍主任都曾表達願意訪問對岸,但是民意對雙方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互訪仍不具信心。而且,民意對於張志軍主任訪問台灣的支持度比王郁琦主委訪問大陸的支持度低五個百分點,顯示民意對於大陸官員到台灣的目的與效益仍有不少疑慮。

再者,馬政府表示希望在今年底前簽署兩岸商品貿易協議,但是民意的支持度只有38.1%;相對的,大陸政府多次表達兩岸應該簽署文化與教育協議,但是民意的支持度只有38.9%。這顯示,兩岸協商已經進入深水區,涉及利益分配與國家認同的敏感度,所以民意對於兩岸未來協議仍多所保留,值得馬政府在推動兩岸協商時參考,在協商前應該進行充分溝通。

針對上述交易結果,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特聘教授表示,馬英九總統上台以後,兩岸互動與協商頻繁,但是兩岸的主權爭議並沒有獲得根本性的諒解,只是以模糊的「九二共識、各自表述」方式擱置雙方政治爭議。因此,兩岸互動的層次與深度仍然相當侷限在功能性議題及業務性官員,兩岸事務主管官員至今仍無法直接交流與對話。再者,兩岸事務主管官員到對岸訪問的支持度並不高,顯示民意對於雙方互訪的目的與效益仍不具信心,甚至難以排除雙方互訪的政治障礙。最後,民意目前對於未來兩岸談判商品貿易、文化與教育協議的支持都不高,反映出民眾對於馬政府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黑箱作業疑慮,政府在未來談判前應該多與業者、勞工及在野黨溝通。

兩岸互動與協商的調查

評鑑事件 清算價格

兩岸互動溫度計 42.8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問大陸 41.3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台灣 36.1

兩岸簽署商品貿易協議 38.1

兩岸簽署文化協議 38.9

兩岸簽署教育協議 38.9

資料來源:未來事件交易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