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助人救人,只有醫科?

立報/本報訊 2013.07.30 00:00
■謝宇程

每年到了升學季,總會出現幾則新聞,去採訪那些分數最高的學生,而其中總有高考分的大學新鮮人,告訴記者他們要讀(台大)醫科,為的是成為能救人助人的醫生。當醫生能助人救人,當然沒有錯;18歲的年輕人有濟世意願,我們也不忍澆他冷水。但是,「要救人助人,只能成為醫生」,這個思維,其實不是事實,可能誤導了學生、社會,讓大家無法做出最好的判斷。在許多學生們正在選志願的當下,應該有更廣的思維。

如果醫生的職業是救人與助人,那麼,整體醫療業都是在救人與助人,不是嗎?成為護理師、藥師、醫技師、復健師,對社會的價值,小於醫師嗎?可不一定。只有醫療領域在助人與救人嗎?社工、消防人員、心理諮商師……不也在救人與助人嗎?

想得更廣一些,各領域專業人士,方法拙劣或心態扭曲,都可以傷害社會人群;任何專業人士,心態敬業,追求完善與卓越,都是在救人和助人。一個老師認真教學生,能讓學生遠離歧途,甚至從人生低谷重見光明。一個土木設計師參與製造了堅固耐用的吊橋,洪水和地震都不造成損壞,他預防了多少人死於非命?如果一個公務人員能避免錯誤的政策,如果一個負責的技術人員能認真維修飛機,他們保障了多少人的安全?

再回到醫療領域來說,過去一個世紀,外科領域能突飛猛進,最重大因素,不見得是各別醫生的才能與技巧。其實熟知醫療發展的人皆知,細菌學教授弗萊明發現了抗生素(Alexander Fleming),使手術後病人不易細菌感染;發明家固特異(Charles Goodyear)改良了橡膠材質,使它能做成外科醫生的防菌手套,這兩件事,讓外科手術成功率大幅提高。若要認真比數字,一個醫生一輩子頂多救數千個人。但是弗萊明和固特易這兩位,他們的發明已經救了數億的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累積中,你我可能都該算在內。

要論助人與救人,醫療能幫助一個人,從病痛中康復,或是延後死亡時間,這很偉大。但是偉大的也不只有這個事業。從事營養、食品、公衛……領域的人,都可以預防人們感染病痛,或是身體更加健康,不也是偉大的事業?從事藝術、文學、政策……領域的人,則幫助健康的人,過一個更充實、美麗的人生,不也是偉大的事業?價值,在任何領域都能創造,並不是只能在急診室尋找。

希望家長、教師,能夠帶給學生們更廣闊的價值觀。若要抱持助人救人的善念,在各種專業領域都能有所貢獻。助人救人的路不只一條,並不是爭搶到(台大)醫科的入學許可,才能對社會有貢獻。(教育研究作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