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鼬獾染狂犬逾十年 應全面研議

中央社/ 2013.07.27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7日電)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說,狂犬病應是外來經濟動物被遺棄所致,台灣鼬獾染病逾10年;除檢疫界,應邀流行病學、病毒、野生動物專家,定期全面研議各種疫情。

台灣確診野生鼬獾染狂犬病以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最新公布狂犬病疫情,仍限縮在野生動物鼬獾6例;另一檢體錢鼠為類狂犬病(麗莎病毒第三型),不等於就是Rabies狂犬病毒,而麗莎病毒共7型,待確認。

但有學者提出麗莎病毒有12型,除第一型狂犬病毒Rabies,其他11型都是類狂犬病;官學論述不同。

身兼台灣哺乳動物學會理事長、監控雪山野生動物多年,也在農委會專家會議邀請名單上的林良恭接受專訪時,針對狂犬病所屬麗莎病毒資訊,他說,不只7種了,大部分麗莎病毒是從蝙蝠身上發現的,蝙蝠是最主要保毒動物、最大宿主,意即已與病毒共生。

對於台東一錢鼠檢出麗莎病毒第三型,他推測確診為狂犬病機率較低;不過其他型雖非狂犬病,是類狂犬病病毒。對照狂犬病染病發病後100%致死,類狂犬病是發病後致死率較低,但也要預防、研究,建置資料。

多數專家推論50年來沒狂犬病,應是走私外來動物被棄置所致。他認為,若是過去病毒留存下來所致,應早有野生動物死亡;因此應與走私外來有經濟價值動物,例如大陸獒犬、東南亞紅毛猩猩等,發病後被棄置山區,再染病予鼬獾有關,且始於走私查緝不嚴年代。

野生鼬獾染病應早於確診案例被發現的去年。他分析,若目前傳出基因序列與中國大陸狂犬病相似度約85%,未及全部相同,至少在台灣鼬獾身上超過10年了;精確年份可透過鹼基變異數量推測出來,官方可算出。

一直傳出鼬獾染病最多,應與保育績效彰顯有關。他說,多年來野生動物及國家公園保育有成,鼬獾同時獲保育,10年來研究發現鼬獾增加至少5、6倍左右,甚至不只到2000公尺海拔,2500公尺也可見;加上牠的天敵猛禽類不多,台灣黑熊也不吃牠,故數量增加,甚至跑到人住的平地被發現,其實也是好事。

他說,鼬獾不挑剔環境,開發過的果園也能生存,吃無脊髓的蚯蚓,也吃老鼠、水果;牠的量增也會影響到高山與平地互動的動物感染,因此政府加強高風險及各縣山區裡會跟人互動的貓犬注射疫苗,十分重要;同時也要加強宣導當地人不要再吃鼬獾。

他強調,台灣山區與平地人口的距離比美國等大國更近,防疫壓力較大,但政府要把疫情嚴控在山區是可行的,同時也該開始研究鼬獾是否已成狂犬病毒宿主。

人畜共通疫情只會愈來愈多,防疫不能只靠國外資料。林良恭及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都呼籲,專家會議不能僅限於檢疫專家,還要邀病毒、野生動物研究專家,特別是流行病學專家一定要納入;現在起每2個月開一次會,要建置台灣各種疫情病毒基因變異資料與相關機關整合運作模式,包含教育大眾因應新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