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接受與忍受

立報/本報訊 2013.07.21 00:00
周末(20日)台灣民主基金會「見證臺灣民主」系列演講,邀請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談「憲法在民主化中的多重角色」,其中提到他關於兩岸關係的「憲法各表」主張,雖然沒有被北京當局接受,但是至少可以忍受,所以去(2012)年「開展之旅」時公開宣傳「憲法各表」,今年仍然可以順利完成港粵之行。他說:「要對方完全接受,請他們直接派個特首來好了。」

儘管能夠理解謝長廷的意思,是指兩岸關係的主張不能完全按照北京當局的意願,也要考慮台灣民眾的感受,以及美國的態度;不過他那句「派個特首來」猶如先前香港研討會閉幕所謂「放鞭炮」一樣,皆是引喻失義,非但未能讓人因此更清楚地理解他的原意,反而徒生爭議。或許,謝長廷想以此反擊批評他「媚中」、「投降」的人,表示他的主張與北京仍有所不同,但是那句話仍然不是個好的例子。

希望北京「派個特首來」的人和團體,在台灣並非不存在,時常可見有人在台灣街頭揮舞五星旗,也在信封、網站或各種場合,將個人和團體的地址寫成「中國台灣省」。因此,「直接派個特首來」真是完全符合北京當局的主張嗎?當然不是。

強調兩岸關係的政治主張要中國大陸能「忍受」,意思是兩岸當局尚未正式政治談判之前,北京或台北都不可能宣布「接受」對方的兩岸關係政治主張。即使謝長廷或任何人公開呼籲北京「直接派個特首來」,對方也同樣不會「接受」,頂多不公開否定、批評的「忍受」而已。

易言之,在兩岸當局尚未開啟政治談判之前,任何的政治主張最好的就是能「忍受」,而不可能是「接受」。即使已被寫入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的「九二共識」,雙方認知的內涵也有極大的差異,國民黨提出的「一中各表」同樣從未被北京「接受」過,甚至在2000年4月25日大陸海協會曾公開批評「兩岸從來沒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儘管如此,只要後來北京能「忍受」包裹「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兩岸即可據此完成多項協議,並且維持和平。

職是,民進黨內如林濁水等「獨派」人士屢屢以「北京不接受」訕笑、批評謝長廷的主張,其實反而凸顯其見解外行,且以北京的態度為準則,與自我標榜的「台獨」立場相去甚遠,此等顛倒錯亂的言論,不僅讓人難以接受,也很難忍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