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掌聲笑聲伴淚水 3000戲迷齊送李國修

自由時報/ 2013.07.19 00:00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用戲劇成就了戲劇人的尊嚴,用正面的態度迎接死亡,戲劇大師李國修昨天「最後的謝幕」追思會上,讓台下3000來賓流淚瞬間又大笑,依舊「大師」。李國修遺孀王月哽咽卻堅強:「我24歲嫁給李國修,他沒有為我寫劇本,但今天這一刻我知道,在《李國修傳奇》裡的我,永遠是他的第一女主角。」

生前不准叫大師

昨天的追思會,是李國修在天上的第一檔戲,演員超過百人,觀眾多到無法估計,主持人是屏風的「二師兄」曾國城表現可圈可點,他說李國修生前不要人家叫他「大師」,還說那是人死後叫的,「此刻,我們總可以叫他大師。」

追思會上播放許多李國修生前與家人相處,工作的珍貴畫面,也有著在臨終前平靜交代遺言的錄音,以及他對王月及一對兒女的告白與叮嚀。李國修是個腳踏實地的摩羯座,雖然不浪漫,但心中有個零存整付的愛情銀行,五周年結婚紀念日,李國修悄悄買了戒指送給王月,不顧王月在洗手間,一推門就給戒指,讓這只戒指充滿了「味道」。

樂觀冷靜化療三年

王月說,李國修化療這三年,始終保持樂觀冷靜,一心規律作息,運動養生,不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而是為了宗教劇的創作,「他提早交卷,菩薩就接走了他。」王月說,從這些屏風子弟兵跟一雙兒女身上,她看見國修的精神與生命,「國修已經用另外一種形式活著,謝謝你,我愛你。」

兒子李思源說,父親左手拿煙,右手拿筆的畫面,「就是我最深刻的定格。」李思源說,父親的表演,讓他學會生命;他的教育,讓他學會了尊重與獨立,「父親說這不是哀傷,而是喜事,因為他終於可以睽違31年的父親見面。」

昨天現場不是冠蓋雲集,卻是藝文界、影劇界追溯典型的聚會。藝文界大老吳靜吉說,李國修已經做了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戲劇可以像他這樣用在告別式當中,井井有條卻感人溫馨,「他讓戲劇有尊嚴,更作到了傳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