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咄咄集:社會力、民主化與公民自覺

立報/本報訊 2013.07.18 00:00
■羅德水

向來平靜的金門,近來頗不尋常,繼3月份的「守護浯江溪運動」之後,5月中旬又有名為「反核廢、護金門」的遊行,數百位居民組成的遊行隊伍從縣立體育館集合出發,手持反核廢標語,沿途高喊「台電!封井!」、「核廢!滾蛋!」表達金門民眾反核廢之訴求,一時之間,當地沉睡已久的社會力似乎甦醒勃發,蔚為一股不可小覷的能量。

觀察前揭兩場重要抗議事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皆為重大公共政策:無論「守護浯江溪運動」或「反核廢、護金門」遊行,標的均為重大公共政策,前者是抗議水頭商港連外道路有破壞浯江溪生態之虞,後者則是要求台電公司立刻停止在金門的深井鑽探工程,足見環境保護已然成為不少金門人共同關注的議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起抗議事件,均導因於公共政策溝通不良,政府部門必須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二、均由人民主動發起:兩場抗議活動基本上是由關心該議題的公民串連發動,顯非特定政黨所能主導,竊以為,確立公民運動的自主性,既可免於運動因政黨因素而失焦,也有助於深化運動的主體性與公共性,長遠來看,對落實金門成為公民社會,這兩起公民抗議行動的積極意義應予肯定。

三、參與者超越世代與業別:兩場抗議活動的參與者不僅橫跨台金兩地,且包含各世代、各職業類別,活動中甚至不乏攜家帶眷響應的,而大學生與中學生的熱情參與,相當程度反映年輕一代公民意識的甦醒。

總體而言,從抗議主題、群眾串連、活動設計、到媒體發聲,兩場抗議活動基本上頗為成功,然而,要說金門的重大公共政策從此可以免於紛擾,顯然言之過早,想要徹底改善當地的公共政策品質,只有把歷次群眾運動積累起來的社會力,進一步轉化成為監督政府施政的公民集體能量。

就這個脈絡理解,金門的自主公民運動不能只侷限對重大公共工程的監督,尤應思考如何將此匯聚不易的民氣轉化成對民主政治的積極參與,方能真正落實審議式民主與公民社會。

要知道,真正需要監督者,除了有形的公共建設,更有利益層層疊疊的縣政與議政,基此,所謂的公民監督實與公民參政同義,遊行抗議只是公民運動的表現形式,自主公民必須進一步在民主選舉中發揮影響力,才能從根本上影響決策。質言之,公民參政就是一場公民反省、自覺與實踐的運動,我們期待,因民生、環保議題迸發而出的金門社會力能成為一記觸媒,啟發公民自覺,提升民主質量。

(NGO工作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