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國一號店董事長兼創辦人于剛: 創業要迎難直上

yam蕃薯藤新聞/天下雜誌提供 2013.07.18 00:00
被稱為大陸網路沃爾瑪、大陸成長最快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中國一號店董事長兼創辦人于剛,今日(12)於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中指出,創業要有決心,迎難趕上。核心競爭力不能掌握在第三方手上。 因為「我們看到那個難,是對所有人都難。我們難,別人也難。我們如果能解決難點,就有核心競爭力,」他說。 中國一號店於2008年創立,當年營業額約400萬人民幣(約1,900萬台幣)。去年,營業額已達65億人民幣(約320億台幣)。當年,于剛與創業伙伴劉峻岭,在10平方公尺大的小小房間裡,面對面長坐,苦思商業模式。現在,一號店已經成長為9,000人的大集團。 康乃爾大學物理碩士,于剛拿到賓州華頓商學院管理博士學位後,在美國教了15年書。曾創辦航空管理軟體的公司,而後出任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戴爾全球副總裁,負責中國的採購。 「創業的基因,始終在我血液中流淌,」于剛回憶,一次午餐會,他和時任戴爾中國區總裁的劉峻岭聊到,是否要創業。「當時我想得很清楚。如果我和他(劉峻岭)全身心地承諾,相信我們會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業,」于剛說。 他花了四個月,苦思商業計劃。因為他認為,「我們的創業,應該是成熟的創業,不能頭腦一熱,做商業不對(的創業),或是企業基礎打得不好,」他說,「所有創業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他發現,當時在中國做電子商務的網站,都是垂直切入,分別做服裝、3C或是圖書等個別商品。但電子商務的優勢,應該是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提供無窮商品。因此,他決定運用自己過去在供應鏈的優勢與專長,克服各種商品大小不規則、比較重、保鮮期又短等,各種物流問題。他以「網上超市」的概念,提供「全品類商品」,打入市場。 「我們一旦知道難點後,反而希望迎難直上,」于剛說,「我們看到那個難,是對所有人都難。我們難,別人也難。我們如果能解決難點,就有核心競爭力。」 他們當時就決定,包括從倉庫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價格智能系統等,都自己研發。「這種核心競爭力,不能掌握在第三方手中,」于剛說。 以價格智能系統來說,他們可以即時在網路上抓到60多個網站,1,700多萬種商品,隨時確認價格與庫存,以保證價格在業界時時都是前三名。 但創業一開始,卻不如想像順利。他們曾在開幕前發了兩萬本、300頁精美目錄,期待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但開張第一天,卻只有20筆訂單,且大部份都是自己員工下的單。他們也曾在地鐵上,掛上大宗商品的海報,卻發現訂單不斷下降。 這逼得他們認真思考,電子商務該有怎樣的創新做法?他們停了海報、停了目錄,找到社群網站「天涯」,開設「天涯一號店」。站內的網民,終於逐漸轉換為中國一號店的顧客。 找到對的商業與經營模式還不夠。于剛還花了許多時間思考企業文化,因為「沒有精神的軍隊,不可能打勝仗;沒有文化的企業,也不可能基業長青,」他說。他和劉峻岭不斷思考,寫出企業文化,更把辦公室內的75間會議室,都以企業文化命名,希望員工能潛移默化。 例如,他們特別強調創新。于剛為公司內創立了一個網路的創新平台,所有的員工、顧客、合作伙伴、供應商等,都可以上傳創新點子。公司還有專業團隊評估這些點子,並確實在公司內落實這些點子。他們還透過自己的管道,把供應商的試用品發出去,再把這些意見做成報告,回饋給供應商,為供應商、顧客以及自己,都創造價值。 回想創業歷程,于剛的感受很深。他把心得歸納為三點:第一,創業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在創業第一天,就要希望打造成基業長青的企業。 第二,創業要迎難而上,因為簡單的東西,人人都可以做出來。 第三,創業需要積極,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五年創業,我幾乎每天都處於亢奮,」于剛說,「我知道,我去辦公室那兒有很多挑戰、很多問題。我以很正向的心態去迎接問題。因為假如沒有問題、很容易的話,那我的價值在哪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