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15)日公布,針對台灣五至八年級學童手機使用狀況的調查結果。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指出,每10個擁有自己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就會有1人出現手機重度成癮的現象。
為了持續追蹤兒少使用手機的情況,兒盟繼2005年及2011年後,於今年再次調查台灣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一、二年級生的手機使用狀況的調查。黃韻璇表示,成癮現象包括經常把手機放在身上或看得到的地方、出門沒帶手機會覺得沒安全感等現象。
調查結果發現,現今學齡兒童及青少年使用手機出現了三高現象,即為智慧型手機擁有率高、使用頻率高及APP下載率高。
近4成的兒童有智慧型手機,此外,13.9%週間每日使用超過3小時,19%周末每日使用超過5個小時。36%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不到半小時就會把手機拿出來看一次;8.3%的兒童甚至不到5分鐘就會看一次手機。
此外,有31.8%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在使用APP時將不認識的人加為好友。對此,黃韻璇表示,許多孩子缺乏自我保護觀念,隨意加陌生人為好友,並透漏個人隱私與關資訊給其他人知道,讓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她也建議家庭與學校能加強網路安全、媒體識讀的教育,增進孩子人身安全的自覺。
根據兒盟調查,iOS系統的APP有按年齡分級,Android的APP則是分成低、中、高3級,然而有高達63.1%孩子不知道原來APP有分級。但兒盟強調,分級卻只是標示作用,孩子依然可以下載;且許多僅符合低級的國中、小學生,都以為自己能夠下載中級的APP,而將可能接觸包含性愛、暴力的內容。
兒盟也指出,許多孩童在使用適合年齡的APP時,卻會跳出血腥或色情的廣告,使得分級制度如同虛設。
黃韻璇表示,欲防止孩子下載超齡APP,父母可以下載「家長監護裝置」,或者iOS和Android系統手機都可供手動設定篩選。她指出,有高達71.7%家長沒有規定孩子連續使用手機的時間,卻只有8%家長手機中裝有家長監護裝置。
黃韻璇強調,手機較屬於私人性物品,使用上比電腦更難管理,因此裝載監護軟體十分重要。她也呼籲政府有關單位能落實分級規範、研發免費監護軟體供家長使用、並加強宣導讓家長了解APP分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