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瘋花東/太巴塱重建祖屋 部落學校撒漁網

欣傳媒/蕭介雲/花蓮報導 2013.07.11 00:00

原本是消失的文化資產,從找到中研院收藏的舊有木柱和複製開始,花蓮太巴塱部落成功重建祖屋,也重塑了部落祭祀的文化,行政院長江宜樺10日,在祖屋前,向太巴塱祖靈致敬,隨後並前往「阿美族部落學校」,體驗了撒漁網的樂趣。

江宜樺在祖屋前致敬後指出,他是帶著虔誠和尊重的心情,瞭解自己的原住民同胞,希望在原住民文化復興工作,及生活福祉,盡一份力量,彌補原住民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

而這個過程不只是道路交通要改善、經濟產業要扶植、部落學校和文化重建需要加以規劃協助,江宜樺強調,更重要是使每個人和原住民族,都能獲得最起碼的尊重。

太巴塱祖屋「kakita’an」,字義是指「富有」,實際上,則是為「祭祀家族」,要承擔繁瑣的祭祀,以及部落的社會責任,部落青年自民國95年開始,找尋和調查這個消失的文化資產,重建過程,曾被拍成《讓祖靈回家》紀錄片。

而祖屋內的每根木柱,都是祖靈的靈位,每根橫樑圖案,為日月星辰,部落的生活規範,也都必須嚴守禁忌,是信仰和文化的核心。

當轉往位於花蓮縣東富國小的「阿美族部落學校」,江宜樺致贈遮陽帽給學校每位小朋友,並與孩童親切問候互動,體驗撒網捕魚的樂趣。

他向來非常關心部落學校的進度及成效,期盼在全國原住民地區,都能成立部落學校,因為語言和文化是一個民族或族群的靈魂,如果無法儘速保存就會消失,而且原住民語言,也以驚人速度流失。

他深切期望,原民會的部落學校計畫,不僅要成功,推展速度更應加快,讓上一代原住民的寶貴資產,能傳承延續。原民會分指出,未來10年,可以達到30所的部落學校。

部落學校是利用廢棄校舍活化,寒暑假時,教導原住民小朋友,關於自己的文化、語言、漁獵等生活技能與承傳。

在看完小朋友表演撒漁網後,現場主持人也邀請江宜樺來「捕漁」,結果現學現賣,成功把漁網撒出圓形形狀,象徵自給自足與豐收,獲得熱烈的肯定掌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