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左右看:面對全球情蒐的課題

立報/本報訊 2013.07.10 00:00
左看:不只庇護 亦待求真究責

美國雖陷外交劣勢,其影響也僅止於在經貿談判過程中的角力而已,且看歐盟雖大動作批評美國針對監聽監控歐盟官員一事,卻未停止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的談判工作。這些統治集團與大國之間,像是做做樣子給各國人民看看。

論到求索真相,這些國家可曾考慮將美國送到國際組織究責?或者,透過何種國際機制共同施壓,要求美國公開說明真相?沒有。法國、德國雖相繼針對美國監聽歐盟之舉,公開對美批評,但不久就被揭露:法國也有類似稜鏡計畫的監控項目,德國更和美國國家安全局更是換帖兄弟。

他們總說情蒐工作事涉國家安全,馬虎不得,存在有其必要。為了對抗四處流動的國際的恐怖主義行動,必須全面提防。他們用軍隊與無人機進出其他國家,如入無人之地,換來的是將自己國民變成不知情的籠中鳥,據說這才能確保自身利益與安全。只是波士頓爆炸與倫敦街道殺人,卻依舊現身於家園。

連成長於網絡時代,願意為「民主」付出而參與伊拉克戰事的史諾登,都能意識到美國作為之侵權偽善,不也正意味著帝國罪行嚴重至極?因此,需要吾人關切的不只是史諾登能否獲得庇護,還有賴眾人共同監察,求索真相,並對此究責。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巨量資料 背後商機無限

據傳史諾登至今仍滯留於俄羅斯,不只中俄兩國,就連過往常給予異議人士政治庇護的歐洲各國,這回皆未伸手援助。無疑美國向各國施以巨大的外交壓力,但除此之外,網路科技的普及,會不會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這些網絡技術發達的國家,一旦庇護史諾登,同時將帶出的難題是:若遍及全球的數位情蒐嚴重侵害我們的隱私。那麼,對於逐漸興起並廣泛運用的巨量資料分析系統,又該如何看待?

如果國家安全情蒐需要被譴責,或是需要被限縮範圍與納入一個相對透明的民主課責制度,那麼,網路服務的各種巨量資料分析,到底是一種體貼的差異化的顧客服務,還是對顧客資訊無所不包的分析監控?最重要的是,該由誰或什麼樣的單位進行監理?以及,如何進行?

面對巨量資料分析,在史諾登出現之前,多是帶著一種獵奇的、見到一種新興獲利的網路產業的欣喜。在史諾登爆料之後,所引出的難題至今仍未被充分討論,甚至尚未被問題化。在缺乏個人隱私觀念,將設置監視器視為地方政績的台灣社會,推動相關產業應該不會有什麼阻礙,一如新北市早已無所不在的e化天眼,但這類資訊系統的制度難題與倫理困境,卻依舊令人費解。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