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性別大補帖:性別運動需要不斷地接力

立報/本報訊 2013.07.10 00:00
■王晧安

自1970年代至今,台灣婦女及性別運動已持續40年,但近來力道是越來越弱,越來越無力。

有人認為,女性的權益開始獲得法律的保障,無論是《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等性別法案的立法,促進女性及多元性別、性傾向者法律地位的平等;有人認為,越來越多女性能擔任教授、主管、企業家,甚至地方、中央行政首長,女性地位已逐步提昇;有人認為,越來越多女性能經濟自主,靠自己賺錢,不用在經濟上倚賴男人;有人認為,越來越多女學生能為自己發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女性獲得平等的教育權;有人認為因為性別主流化,政府開始投入資源在性別工作、性別分析上,所以婦女及性別運動的力道越來越弱。

從上面許多的例子,可以得知過去諸多前輩的努力,讓台灣持續地改變、改變、再改變,我們才得以嘗到結實累累的性別平等果實。

但,實現性別平等的理想依然很還有很長一段路不是嗎?性別平等不是要弭平差異,而是要減少人為差異帶來的負面影響與感受,要真正能看待多元性別間不同的需求,同時能關照到每一個主體、時時刻刻、日常生活的平等價值。

原住民女性的需要是否被照顧到了?伴侶間平等照顧家庭的價值,真的能被落實了嗎?性別氣質、性別裝扮不符社會期待的人,是否真能被平等對待?社會整體是否準備好接受不同性傾向的家人、朋友、同事,並祝福每一個人平等地戀愛、性愛?醫療機構、醫療人員是否真的能提供不同性別/性傾向者友善的環境?社區照顧、老年安養是否真能照顧不同性別/性傾向者的需求?日常生活用語上,是真能對不同性別/性傾向都能友善了呢?老師是否能提供不同性別的學生,相同的教學期待,或適當地特殊看待?例如特別鼓勵女生科學學習上努力、特別鼓勵男生在需要細心的工作上加強?

恐怕現今台灣社會離實質平等的理想,仍需要我們不斷地接力!性別運動需要「世代的接力」,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一代一代努力下去,需要一直有年輕人不斷地走出來,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行動,發現問題,改變社會。

性別運動需要「議題的接力」,相同的議題需要不斷地關注,例如教育的議題、空間的議題、職場的議題、照顧的議題、身份證或國籍的問題……需要長期關注處境才會有所改變,才能撼動穩固的父權價值。同時也需要不同的議題持續接力,讓社會大眾不斷不斷隨著議題討論、思索、學習。

性別運動更需要「自己的接力」,不斷地告訴自己,參與社會運動,走入現場學習,在生活中實踐運動,嘗試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繼續開始,一直開始,影響身邊的人。不告訴自己:「我有做過就好。」這種一日補魚的心態,而是要持續地、持續地跟自己接力,告訴自己,我還可以繼續,我還可以努力,我會繼續努力,現在就開始努力,偶而休息一下,休息完,繼續加油!性別運動永遠都需要我、我們,持續地接力。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