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還有什麼能吃?】指南國小:孩子愛土地 想為農業做件事

立報/本報訊 2013.07.08 00:00
【實習記者林寬宏專題報導】坐落台北南區指南山腰的指南國小,是台北市9所田園特色教學學校之一,校園周邊自然資源豐富,指南國小規劃一系列相關環境課程,包含「溪流生態」、「茶鄉文化」、「自然步道」與「生活體驗」。這學期,指南國小老師黃淑婷突發奇想,利用防水塑膠布和空心磚在學校頂樓搭建出一塊迷你稻田,希望喚起都市孩子對土地的熱愛與生命的尊重。

黃淑婷提到,現在的孩子與泥土、自然環境十分疏離,在孩子的思維中,食物是從超市買回來的,甚至將冰箱打開就有。

指南國小低年級的「小農夫課程」是生活體驗課程裡的一部分,今年邁入第十年,課程期望孩子改變思維,泥土並不髒,是大自然生態系重要的一部分,能種出好吃的蔬菜水果。

▲台北市指南國小教師黃淑婷率領學生開闢迷你「空中稻田」,讓都市學童體驗種稻辛勞,重新喚起人與土地間的連結。(圖文/林寬宏)

除了空中稻田,黃淑婷規劃低年級的系列課程,讓學生更容易上手,從葉菜類、玉米、白蘿蔔到小黃瓜,除了考量栽種難度外,也配合時令種植。黃淑婷堅持所有作物必須從種子開始培育,翻土、除草到搭棚架每個步驟都得自己來,才能更了解作物生長的循環歷程。學期末採收後,在教室經過簡單汆燙、涼拌,讓學生吃到食物的天然滋味。

與自然共處 更尊重生命

由於不使用農藥化肥,常得面臨「蟲蟲危機」肆虐,黃淑婷舉例,有一次青江菜因為蟲害太嚴重,決定放棄採收,沒想到過了寒假,青江菜竟然開始開花結果,學生發現種子與當初播種的一模一樣,師生都學到寶貴的一堂自然課。

黃淑婷也會帶領小朋友觀察田園中的小昆蟲,學生還將紋白蝶的幼蟲帶回教室飼養,觀察生長過程,這個活動讓孩子更懂得尊重生命。黃淑婷笑說,直到現在,有些孩子在戶外撿到昆蟲的屍體,還會詢問老師「這是什麼昆蟲?」

去年,指南國小參與「麥田見學」培育計畫,在校園裡種起小麥,參訪麵粉廠,讓小朋友了解食物製成的流程。黃淑婷提到,在這個計畫中,學童跳脫單純的自然觀察,黃淑婷要求他們每天都必須書寫和植物一同成長的心情日記,課程結束孩子後回頭檢視,感觸良多,課程中也帶入台灣的農業、糧食議題。

小朋友歷經大轉變

親身體驗種植後,黃淑婷也發現小朋友有很大的轉變,營養午餐提供的水果常有些撞傷、部分過熟的格外品,小朋友原本都不願意拿,經過老師說明,學生們也逐漸能接受這些食物。甚至有一次,黃淑婷體恤孩子農事辛苦,買了餅乾請學生吃,學生卻檢查包裝,還「教訓」她不該買國外進口食品,學生觀念的進步讓黃淑婷大感意外。

「我會提醒爸爸買當季的蔬菜水果」、「我會把飯菜吃光光,不挑食」、「我會請爸媽支持友善環境的農產品」、「我會告訴阿嬤盡量不要買國外進口的食物。」學期末,黃淑婷請孩子用「如果我能為農業做一件事」造句,從小朋友的童言童語中,看見這一次次的農事體驗,已悄悄地改變了孩子的飲食觀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