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出版界異聲 我們沒那麼弱

中時電子報/江家華/台北報導 2013.06.27 00:00
針對郝明義及出版社上下游的連署及連日來的發言,出版界內部也傳出完全不同的聲音。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發表題為「希望郝明義不要再以業界代言人自居了」文章,認為郝明義發言不代表出版界的真實心聲。

陳穎青文中說:「我雖然沒有郝明義入行那麼久,但也不忍心看著這個行業被民粹的語言折磨。我希望郝明義不要再以業界代言人自居了,因為台灣出版業在他筆下都快被輕賤得沒有半點尊嚴可言了。」

貓頭鷹:民粹語言止步

郝明義提到大陸書籍、出版、發行、零售四個環節都綁在一起,不對台灣開放。陳穎青指出,「大陸早已對台灣開放圖書批發和零售,要不然這幾天誠品如何能在上海開書店呢?」「郝明義希望綁著四大環節可以跟中國拗到開放出版。」

文中談到,郝明義擔憂陸資來台搞批發零售沒有門檻限制,先怕對方來的是大資本,後來又說如果來的是小資本,擔心台灣的中小企業競爭不過,「本意是最好都別來?」

「但我覺得最遺憾的,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自由出版,在郝明義筆下,變成如此的孱弱,如此的不堪。」

「事實上早就有各種日資、美資、港資、英資『入侵』台灣出版市場了。」

他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在台灣出書,即使是敵人,也可以享受台灣的出版自由。表面上我們很吃虧,事實上這才是我們足以震懾專制的核心力量。」

寶瓶:從未被外資擊倒

寶瓶出版社總編輯朱亞君表示,過往歐美、日本資金進入台灣市場,台灣出版業從來沒被擊倒,過往走紅的大陸作家,也未能在台灣有比較好的市場銷售量,「我們是否對自己的出版市場過度沒有自信。」朱亞君表示,中國不開放書號給台灣出版界,並不是針對台灣,中國對全世界都不開放。

「保護主義只會讓台灣的文化弱化。」一位不願具名的出版社負責人直言,郝明義談印刷業其實太過以出版為中心思考,而以出版這個行業的特性來看,並不是大資本就有優勢,強調的是專業優勢。

她表示,真正能挽救台灣出版業的,是讓台灣出版業體質強健,不是去築高強來擋,而是解決台灣環境的結構性積習,包括書籍的定價制度、書店通路與出版社之前長期的不平等互動條件、教育弊病導致學生閱讀習慣下降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