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陸生來台:兩岸關係的寧靜革命(五)鐘聲響起

中央廣播電台/吳琍君 2013.06.24 00:00
當台灣的校園鐘聲響起,可以預見將有越來越多的陸生來到台灣,和台灣的同學一起上課、下課,打成一片;而在傳唱不絕、餘音裊裊的校園鐘聲裡,我們不僅聽到了陸生來台為兩岸敲響的警鐘,也聽到了兩岸關係寧靜革命的鐘聲已經響起,如何因應,將成為兩岸未來能否敲出和平鐘響的關鍵時刻!

台灣在重重限制下,這兩年仍吸引了將近500位優秀陸生,先後來到台灣攻讀研究所。許多教授都認為,台灣的師資及教學環境遠勝過大陸,是吸引這些陸生前來就讀的重要原因;不過,也有教授憂心,台灣的優勢正在逐漸流失,必須預做因應,以免喪失國際競爭力。

『(原音)或許整個北京有幾千位法學教授,可能都未必有20位留學德國的法學博士;但是在政大,我們就有20位留學德國的法學博士!』

『(原音)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師資、還有我們很多的設備跟環境,還有教學的方式,事實上是比他們(大陸)是好的;但是這個東西我想維持不了太久,因為他們(大陸)進步的很快,然後我們的老師慢慢在退休。』

◎陸生來台取經 大陸改革鐘聲響起

開放陸生政策實施兩年來,台大陸生人數最多的是電資學院26名,其次是管理學院20名,緊追其後的則是社會科學院18名;而政大陸生人數最多的是商學院13名,第二就是社科院12位;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有7位陸生,排名第一,第二也是社科院,有6位。何以社科院能成為眾多陸生青睞的學門?

政大社科院長莊奕琦表示,大陸現在經濟整個普遍地發展,其實他們覺得最需要學的東西就是涉及整個社會運作、政治體系、還有經濟發展方面的社會科學,而台灣正好是他們十分嚮往的地方。莊奕琦說:『(原音)我想社會科學這一部份喔,特別是政治啦、經濟啦、社會啦,這些都牽涉到整個社會的運作,整個政治的體系,還有經濟的發展,這些呢我想大陸學生都非常嚮往台灣啦!那基本上因為政大在社會科學方面,在大陸上是對他們蠻有大的吸引力的,而且說老實話,他們現在經濟整個普遍地這個發展,其實他們覺得最需要學的東西就是社會科學啦!』

而在台大,法學院研究所有12名陸生就讀,政大法學院研究所也有6名正式就讀的陸生,為數都不算少。但是兩岸法律存在極大的差異,大陸的人治甚至勝過法治。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是有不少陸生想到台灣攻讀法律?

政大法學院長郭明政表示,儘管兩岸政治體制存在基本上的差異,兩岸對人權與法治的認知,也未必完全一致;但至少在形式上,兩岸都說要追求人權與法治。而大陸對台灣的法學界一向十分肯定,主要原因則和兩岸歷史的淵源有關。郭明政說:『(原音)我們台灣現在所使用的法律是民國10幾年的時候、20幾年的時候,在中國大陸所制訂的,所以我們的法律是他們以前的法律。而他們以前的法律是什麼意義呢?它不是落後的法律或者是過時的法律,這些我們現在的民法、刑法,是代表著中國人從清末一直到民初北京政府的時代,一直到民國16年的國民政府的時代的那時候,從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中葉的廣大的中國人,他們對於法律的認知,甚至他們對於國家典章制度的一個期待。那這樣的一個對國家典章制度的期待,可以說在台灣被非常有效地被保存下來,而且繼續發揚光大。然後他們現在也很期待,也很肯定在大陸的這個曾經在19世紀到20世紀這段時間,那麼多的中國人,曾經有過的理想和盼望。所以他們要來看。』

此外,郭明政也指出,台灣因為日本的關係,很早就接觸到西方的法律;加上戰後,大陸有名的法學家,都到了台灣。也因此台灣對歐美、日本的法律研究,從未中斷。以現在政大法學院為例,多數都是海外留學歸國的博士,而這樣的陣容,不要說中國大陸的任何一所大學,即使整個北京也無法相比。

至於成大陸生最多的研究所是規劃與設計學院的都市計畫系,許多人都看到大陸的都市計畫一個接一個推出,都是大手筆在短時間內完成;台灣的都市計畫卻是一再延宕,阻力重重,看不到成果。既然如此,陸生為何還要到台灣來學習都市計畫?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林峰田說:『(原音)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的有問題啊!他們都自己覺得他們有問題啊!那台灣的都市,雖然我們自己都不太滿意對不對?但是我們整個都市的過程裡面,比他們還民主化,民眾的參與還多啊!所以意見才多嘛!大陸不是啊!他們沒有意見哪!其實不是沒有意見,他們也有意見,但是一下子就推倒了,一下子就把他改光了;就他們政府太強了!太強勢了!他們也覺得那樣是不好的,所以他們反而會願意來台灣看哪,所以他們也覺得他們發展太快速,是一個問題。』

至於全台灣唯一設有外交系的政大,在台灣外交處於困境、中國大陸日益拓展強國外交的時刻,竟然也有一名大陸碩士生就讀,令人跌破眼鏡!不過政大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鄧中堅表示,儘管中國大陸國際地位逐漸提升,但是在國際關係研究裡面,仍然是弱者;而台灣在國際視野這方面,絕對超過大陸。

面對台灣的國際外交處境,很大一部份與兩岸之間息息相關,鄧中堅也認為,陸生來台唸外交,不僅可以讓大陸更瞭解台灣的狀況;同時,政大國際事務學院現在也跟隸屬大陸外交部的北京外交學院建交,透過這樣的交流,或許能慢慢改變兩岸在國際外交場上相互角力的情況。

◎招收陸生 警鐘響起

陸生來台取經,敲響大陸改革的鐘聲;但另一方面,台灣招收陸生的警鐘也正在響起。

儘管許多教授都認為,台灣的師資、設備、環境,以及教學的方式,都勝過大陸,但是政大招收陸生最多的商學院、院長唐揆則指出,這樣的優勢維持不了太久,因為大陸進步的很快,但台灣的老師卻慢慢在退休,補不上來;加上優秀的老師不斷遭到海外挖角,導致師資出現斷層的問題。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鄧中堅表示:『(原音)我覺得是蠻擔憂的。因為我們的這個老師的待遇,事實上是東北亞最低的啦!跟大陸這個一流的大學比,也開始呈現有一些狀況啦!那我們學校沒有辦法就是說做一些調整的工作的話,我們是會流失耶!我們尤其是能夠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很容易被挖角耶!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其實我們已經有不少的老師是選擇了到那個地方去啦。那這個是隱憂啦!』

◎加強對陸影響力 陸生政策應有新思維

面對招收陸生的警鐘響起,台灣除了必須正視師資斷層及流失的問題之外,招收陸生的部分政策方向,也應該稍做調整,建立新的思維,才不會讓警鐘變成喪鐘,失去台灣的競爭優勢。

陳百齡就建議台灣仿效香港,以部分在職專班的學費,做為提供陸生的獎學金,增加大陸博士生來台的誘因。陳百齡說:『(原音)香港的話呢,它其實是用重金去吸引這個優秀的學生。因為在香港的話呢,它有很多類似像在職專班這種program,然後它收很多的學生,它其實只要拿出少數的一部份來當獎學金,他就可以去養一些很好的學生,所以他們其實是用這種方法,等於有點像是以陸生養陸生的方法,那台灣缺乏這個彈性。』

唐揆也指出,台灣其實有能力為大陸培養一些需要博士學位的老師,並藉此建立台灣對大陸的影響力。唐揆說:『(原音)台灣的博士教育事實上是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問題就是說是不是我們應該做這件事情?那就是另一種考量。如果我們有多一點的名額,其實事實上是有學校跟我們去談這件事,而且那個數量是蠻大的。但問題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培養大陸這樣子的師資?因為我剛才談到,就有點像我們以前的有一些技術學院還有專科等等,他們有一些老師沒有博士學位。但是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大陸的學校,並不是這種學校,是還蠻好的學校裡面,有一些沒有博士學位的老師,我想說,我們做這種事情,其實是在建立我們的在大陸的影響力啦!』

而除了博士班陸生的問題之外,唐揆也對國立大學不能招收大學部陸生感到遺憾,認為在台灣所要面對的多元化社會裡,以及未來全球化的環境當中,大陸人事實上佔了蠻大的一部分;但是當台灣的國立大學裡,大學部的學生卻沒有這個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多元化環境,等於是剝奪了台灣國立大學生與陸生接觸及合作的學習機會。

唐揆進一步指出,在商學院的學習過程中,常有一些分組活動,他非常希望這種分組團隊是比較多元的,可以讓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唐揆說:『(原音)那如果說,組裡面有一些大陸背景過來的,其實我覺得幫助蠻大,因為其實我們在現實上,就是說大陸的市場,那還有一些跟大陸方面的一些合作啦等等,這其實是很重要的。那你如果說沒有這些機會的話,那事實上是有一點斷掉了他們某一些方面的學習的機會啦!』

許多教授都指出,現在的碩博士生,其實還蠻強調要有國際觀,可是台灣又沒有辦法把所有的學生都往國外送;因此招收外籍生、僑生跟陸生,是促成學生跨文化交流一個很重要的機制。當國際生進來,讓台灣學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對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尤其是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具有相當正面的意義。

也因此,如何更開放、更有彈性、更友善地推動陸生來台,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課題;也是讓台灣經驗推動大陸改革、加強台灣對大陸的影響力,進而拉近兩岸距離的重要關鍵。一旦越來越多的陸生來到台灣,我們相信,這些和台灣同學一起上課、下課,打成一片的陸生,也將在餘音不絕的校園鐘聲裡,敲響兩岸關係寧靜革命的鐘聲,並為兩岸未來的和平鐘響蓄勢待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