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幸福24號:「禁果」誰可嚐?

立報/本報訊 2013.06.23 00:00
■蕭如婷

傳說中,人類的起源是來自於亞當與夏娃偷嚐「禁果」的結果。因為夏娃受不了蛇的誘惑與慫恿,因而摘下智慧樹上的果實來吃。當吃下智慧果的夏娃發現自己並未如上帝所說的那樣結束生命,反而變得更聰明、腦袋瓜更清楚時,她開心地拿去與亞當分享。不過,最後還是被上帝發現兩人偷吃禁果,震怒下的上帝將他們貶至凡間。自始,亞當與夏娃就成為人類的始祖。

從這段神話故事,不禁令人聯想,「禁果」到底有什麼魅力?天堂已經有這麼多顆甜美的果實可吃,為何夏娃還是無法抵抗誘惑,甘願冒著違背上帝的旨意,也要偷嚐一口智慧果呢?這就是所謂的「禁果效應」,亦即人類對於神秘、未知的事物會感到好奇,尤其是越被禁止不准碰或接觸的事物,人類就會越想去碰、去探索,尤其是談到「性」這件事。然而實際上,「禁果」並非是毒果,吃了它反而使得亞當與夏娃的思維更清楚,智慧也更增長,「性」亦為如此。如果情慾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必然而然的,那麼為何需要被禁止呢?更何況是對正逢青春期的青少男女,禁慾對他們來說,還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禁果效應」正好使我們明白,為何不管如何防堵青少男女不該在這年紀就發生性關係或展現情慾,但青少男女還是會想「偷嚐禁果」。我想,除了受到賀爾蒙的影響之外,禁果效應也是使青少男女想嘗試與探索性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近,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發表了一項針對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的女生進行是否有過性經驗的調查,結果發現平均每8名中就有1人有過性經驗,而且發生「第一次」的平均年齡為15.6歲。我是不了解,僅針對青少女來做此項調查,其動機與目的到底為何?是為了提醒父母們要注意自家女兒的情慾發展,還是要更注意她們是否有守身如玉?這樣的調查,到底是想規範誰可以嚐「禁果」?

「禁果」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其被「禁止吃」,如果不再將智慧果視為禁果,相信夏娃與亞當也不會受到誘惑去食用它,禁果也僅是一般的果實罷了。相同道理,「性」如果繼續被視為是神祕、不可談的事件時,那麼青少年因為好奇想嘗試的心態,也會持續下去;若再加上其對發生性關係的事前準備不夠充分的話,那麼因為不安全性行為所引發的非預期懷孕、罹患性病,或性別權力不對等下而遭受性侵害與性騷擾等議題,才是更棘手的。

所以,與其一味的禁止與擔心,倒不如敞開心胸與青少年談「性」,引導青少男女了解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性行為才是愉悅與安全的。因為,對青少男女來說,建構從事安全性行為的事前準備工作,遠比「防堵、禁止」發生性行為,才是真正實用有幫助的作為。

(社工督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