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服貿協議逼現民進黨的兩岸困境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3.06.21 00:00
海基會即將在6月21日與海協會在上海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長達兩年多的溝通與協商之後,終於獲得了具體進展。目前披露的協議內容,大陸對台灣開放的項目包含電子商務、文創、海陸空運輸、金融、醫療、電信、旅行社等65項,都超越大陸在WTO入會時承諾開放的服務市場;台灣則對大陸開放金融、醫療、出版、旅行社等55項,三分之二低於或等於台灣在WTO入會時所做的承諾。純就談判成果來說,台灣收穫明顯較大。

不過,由於服務貿易協議本質上和自由貿易協議一樣,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可能受到較大衝擊的台灣相關產業,例如美髮美容業、出版業,紛紛求助民進黨表達抗議。再加上台灣納入開放的項目龐雜,不但產業衝擊評估付之闕如,政府與業者的溝通也相當不足,相關業者的反對聲浪此起彼落、乃至揚言上街抗議,幾乎是必然結果。

民進黨困境:事前總是說不,事後概括承受

由於兩岸服貿協議簽署之後,仍須由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依照目前態勢,到時候民進黨很可能表達激烈反對立場,甚至還可能重演2006年審查ECFA協議時的率領群眾上街,並訴諸不惜霸佔主席台的肢體衝突,但國民黨也很可能訴諸強制表决,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兩岸服貿協議。

民進黨的兩岸經貿困境,在於針對兩岸開放項目,至今只留下「事前總是說不﹑事後概括承受」的印象。以國民黨政府至今所簽署的18項兩岸協議為例,其中最重要者是兩岸三通和ECFA協議,民進黨事前都表達反對立場,但在大勢底定之後,民進黨往往難以堅持到底,總是迫於選舉壓力,為了向中間選民強調不會改變現狀,不得不承諾在當選後也會「概括承受」既有的兩岸協議。

固然,先進民主國家的反對黨,針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也有簽署前與簽署後立場大逆轉的個案。例如美國民主黨原本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在共和黨完成簽署之後,民主黨也以「必須尊重外交協定」為由,在重新執政之後,概括承受美墨自由貿易協定。

不同的是,美國民主黨事前與事後不一,只針對少數個案,並不會讓美國人民產生「每逢開放必反」的刻板印象,反觀民進黨針對兩岸經貿開放,幾乎都是「事前說不﹑事後承受」,很容易讓人產生「逢中必反」或「逢中必恐」的負面感覺。更何況,民進黨往往只有事前反對,事後常常妥協了事,至於事後為何總是概括承受,民進黨從未提出明確解釋。

參加RCEP與ECFA連動,民進黨缺乏參加策略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或是未來ECFA進一步的貨品貿易開放,都與台灣能否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密切關聯。RCEP即「東盟加六」自由貿易協定(東南亞十國,加上中日韓、澳紐、印度),爭取參加RCEP,正是民進黨希望分散台灣對外投資風險、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重大政策。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爲了這項重大政策,先後訪問印度和印尼兩個RCEP主要大國。

問題是,中國身為「東盟加六」的最大經濟體,對於台灣能否參加RCEP,具有最大發言權。據了解,不少東南亞國家也樂見台灣參加RCEP,但基於2010年東盟早已和中國建立「東盟加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些支持台灣入會的東南亞國家,也大多表示台灣必須先爭取中國大陸認可的立場。

6月13-14日吳習會,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首度當面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台灣希望能盡速加入由大陸主導的RCEP,習表示「可以體會台灣的感受,兩岸可以務實探討解決的方式與途徑」。大陸對台灣能否參加RCEP的立場,就是與ECFA的開放進程掛鉤,例如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即曾表示:「目前當務之急是雙方繼續共同推動ECFA的後續商談,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化,以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合作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換句話說,馬政府急於在今年年底前推動兩岸服貿協議和ECFA後續協商,並不只是呼應大陸的兩岸開放要求,兩岸「不能說的秘密」是,唯有更進一步落實兩岸經貿開放之後,台灣才能順勢要求大陸啟動讓台灣參加RCEP的議程。

台灣參加RCEP必須與兩岸ECFA進程連動,一定有人不以為然,但這正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國際現實。台灣如何參加RCEP,固然見仁見智,但至少國民黨已經提出基本思維,如果民進黨反對,作為可能再度執政的在野最大黨,也有責任提出參加RCEP的替代策略。

令人憂心的是,民進黨很可能繼續停留在「事前總是說不﹑事後概括承受」的惡性循環,只會凸顯「台灣不接受中國打壓」、「不接受台灣參加RCEP要與兩岸ECFA進程連動」,但民進黨抗議到最後,很可能又重蹈「說得一畚箕、做得一湯匙」的歷史覆轍,讓台灣人民更加看清民進黨的兩岸無能本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