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民進黨可正面看待兩岸互設辦事處,但要嚴格監督其運作

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 2013.06.18 00:00
習吳會無疑的馬總統上台以來最令他滿意的一次國共高層會談。幾年來,無論是連、吳和中共總書記會面後,馬陣營總是會不滿,而且不滿程度還與時俱進,終於發生主席下令吳更正說法,吳以「受人所託忠人之事」頂回去,甚至馬連尖銳駁火的閙劇。對照起來,這次習吳會完全不同。 國共論壇高峰會本是藍綠惡鬥產物,失去政權的國民黨以「民進黨政府做不到的事國共論壇來做」為名,希望達到駕空當時政府的效果。 不過執政權在別人手中,雖得意地簽了<胡連公報>,但民進黨政府完全不受拘束不予理會;只是馬一旦上台卻不只不敢不受拘束,黨還正式決議<胡連公報>是黨執政政策的依據。 這種兩岸政策大政方針國共高層談好,再由台灣政府執行的例子固然令國民黨高層一旦前往北京會中共高層便油然自覺有為者當如是地充滿使命感,總想發揮一下令北京歡心,當替馬英九前導,但卻也使得馬難以消受,終於尖銳交鋒。 幾次經驗後,這次吳終於守住馬的底線不仼意發揮,終結了國共一旦高層你儂我儂,國民黨高層必你攻我伐的局面。 於是這次吳的角色便明確定位為馬主席的特使而不再是國共論壇中或論壇外高峰會的自走炮。 當然,國共論壇的角色也從此明確為北京統戰的舞台,不再扮演有決策性格的高峰會,而兩岸的交往方式雖距合理化仍遠,也總算向「正常化」邁出了一步角色──儘管民進黨中仍有人仍嚮往當年胡連的風彩,頗有意當仁不讓。 那麼,吳特使銜命赴北京,所為何事? 說法有許多,其中之一認為是被中美歐習會所催成: 歐習會既展現了習的魅力也展現了中國的實力,於是乎中美共管太平洋的新型大國形勢已經降臨,美國再平衡策略難以著力,這局面,中國必轉換為對台灣施壓的力量,馬總統見風轉舵,由親美遠中再度回擺,重拾親中政策。由於調整,所以吳銜命向北京強調國民黨主張「一中架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反對台獨」、「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等等向北京示好。 這論點恐怕失於武斷,因為抱持這論斷的人士,一貫說法是中國對台灣將持續地,全面地不分藍綠地緊縮空間,但就在18日,一向強調民進黨不再主張法理台獨,才願意接觸的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昨天說「要以耐心化解部份台灣人對大陸的誤解,並歡迎從事過台獨,現在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意願的人到大陸來走走看看。」 俞正聲這樣講固然表現了面對台灣甚至台獨的更大信心,但也清楚地表示目前無意進一步對台灣施壓。 事實上,所謂「親,遠」並沒有客觀的標準,永遠是主觀的,例如,美國萊斯等人認為馬總統上台以來一貫親中;也有人認為「不統不獨不武」就是貨真價實的親美;至於台灣社會,以「反獨」著稱的TVBS民調來看,直到今年6月5日,民眾認為馬不只不曾遠中,反而是愈來愈「高度」地親中。 國民黨在習吳會中提到,「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反對台獨」都是舊調重彈;而新說法,「一中架構」是呼應胡錦濤時代中共「一中框架」,「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則是呼應習近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於馬既未曾遠中,自然談不上這樣講便是由親美轉向走向親中,但儘管如此,總體來說,不能否定示好意味強烈。 那麼示好目的又何在? 吳伯雄在會上說台灣不分朝野族群,都希望參與國際活動,大陸應充分體認這個願望,也希望積極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示好目的就向北京說明這兩項要求中共不要理解成追求台獨。 前者是國民黨的老生常談;後者則是國民黨的新招。 兩岸互設辦事處本來是在2008,馬上台時由北京先提出的要求,無疑的,北京希望設個駐台辦事處,將來可以扮演北京在香港以前的「新華社」和現在的「中聯辦」的功能,這馬政府怕怕,所以推拖了三、四年;但由於民間兩岸交流頻繁,衍生處理領事事務的強烈需求,這需求又因而兩岸司法,人權環境的不同以及三通,開放陸客觀光,ECFA簽訂而更加強化,馬政府不得不面對,這時,馬政府體認到,若互設置辦事處正可以體現馬「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基本戰略,於是轉向積極,但吊詭的是由於察覺到和馬這一戰略的關連後,北京忌憚兩岸有「領事事務」,便反而對互設辦事處猶豫起來了。 明白中國這一個立場,民進黨退而求其次,4月蕭美琴關切辦事處至少應具有核發旅行證件等「準駐外機構」領事業務功能。 陸委會14日表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目前仍在協商階段,兩岸就辦事機構的功能已有初步共識,包括經貿、文教、交流、聯繫、急難救助等,至於是否包括證件申辦業務、領事業務及派駐人員等細節,未來還會繼續與對岸進行討論。為了讓進度能順利進行,陸委會強調會避免「領事事務」、「司法豁免」等外交詞彙,希望在此原則下,爭取到最有利於我方的實質利益。 王郁琦還說,目前正在爭取簽證辦理、人道探視與通報,及駐地官員司法豁免等事項,一定堅持雙方對等待遇。王認為中國雖不會同意我方使用「領事館」名稱,但絕對會爭取到領事實質功能。 對台灣的要求,中國學者表示質疑,如中國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學者志懷13日表示,大陸注意到台灣內部對於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有不同聲音。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是時間問題,如果要今年就解決「太快了」。 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表示,台灣提出的探視權牽涉大陸刑事偵查不公開,關切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台灣不要強人所難。 6月9日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宗旨服務兩岸人民、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定位是兩會框架下互設的機構,具有經貿、文教、交流、聯系、急難救助等方面综合性業務功能,是服務性的。 范麗青還表示,在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協商中,需要妥善處理一些涉及到的政治敏感問題。注意到台灣方面表示,两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不是外交領事機構”。 由於互設辦事機構既在實務上所急需又涉及馬「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基本戰略實踐的推進,但北京又有擔心並提出了要求,於是,馬便派出特使到北京向習當面「再保證,確認」。 從這些發展看來,習吳會是發生的背景是在北京雖擔心,但卻在試探較彈性寬鬆的對台政策,而不是因北京趾高氣昂下,馬被迫叩頭表態。無論如何,這發展看來是正面的,因此民進黨可正面看待兩岸互設辦事處,但要嚴格監督其運作,尤其雖可以不堅持「領事事務」的名義,仍應堅持辦事處必須具備司法探視權和具備核發旅行文件的功能,若這兩項功能不具備,事實上就不具備「互不承認治權」的意義,是馬政策的失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