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John Maeda。 Photo: Robert Scoble/ Flickr
蘋果新一代作業系統iOS 7果真如預測般一舉殲滅仿真風格,外界一片叫好,大談今日的人們已經習慣觸碰式螢幕,是時候摒棄有提示作用的「輔助輪」,以提升人機互動效率。
但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院長前田(John Maeda)卻認為這種對裝飾或仿真風格趕盡殺絕的方式不只有害創新,而且將設計風格如此粗略二分難免見樹不見林,以下是他對於iOS 7設計的看法:
賈伯斯與伊夫其實殊途同歸
賈伯斯(Steve Jobs)和此次iOS 7設計的靈魂人物伊夫(Jonathan Ive)兩人的設計觀點迥異,前者重視仿真;後者則出身現代主義設計背景,喜歡簡化設計。
但把設計作這樣的歸類實在過於狹隘。設計本身應該是要以各種觀點釋放不同的可能性、以不同的框架來解決複雜的問題,像伊夫強調設計「不該流於表面」,賈伯斯則說設計「重功能」,兩人的核心價值殊途同歸。
設計強調方法的多樣性,就像一條光譜,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前田認為,仿真、極簡兩方都認為自己才是簡化了複雜度,伊夫主張去除繁複裝飾讓複雜的的功能變得有秩序,贊成仿真的一方則重視找回人與機器間的「情感連結」。兩方的想法都是為了簡化,去除多餘的部分,添加有意義的東西。
設計的意義得視文化背景與框架而定
「問題的關鍵就在何謂『有意義』?」對前田而言,而這得視產品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框架而定。
產品所處的時空常會對其設計風格形成限制框架,如第一代麥金塔電腦問世時作業系統設計相當簡單,那是因為過多細節會拖慢系統運行速度,但它的視窗仍具有一定的設計水準,讓介面本身不致過於呆板。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GPU處理效能越發強大(編按:GPU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像運算的微型處理器),人們可以為系統「加油添醋」也不必擔心影響電腦處理速度,所以形成一股「為了裝飾而裝飾」的風氣。
後來,這種情況愈益氾濫,開始出現了克制的聲浪,iOS 7的設計背景於焉成形。
我們忽略了什麼?
但,大家似乎還是忽略了一個重點。
文化是一個封閉的回饋系統,也就是說它會隨時間改變,也會捲土重來。仿真與扁平、裝飾與現代,代表的都只是設計的一部分,當今的科技變化如此迅速,今天做不到的事,可能明天馬上就有了變化。
設計不該只是針對風格做表面爭論和微幅調整,而是要大膽塑造屬於「未來」的系統介面,例如設計出完全針對手勢控制的作業系統。若還不斷糾結於畫面、畫素、是扁還是凸,意義實在不大。
總歸一句,「設計,應該包含多元觀點,而且該是一種始料未及的驚喜。」
前田小檔案
現職: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院長
經歷:專業領域橫跨藝術、平面設計、電腦工程、教育,曾被Esquire雜誌選為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75位人士之一。2010年獲美國專業設計協會(AIGA)授予業界最高榮譽AIGA Medal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