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社會主義憲政與憲法共識

立報/本報訊 2013.06.16 00:00
正當北京力促兩岸政治對話可由民間先行的同時,大陸卻掀起一波「憲政主義」爭論,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刊登批評西方國家憲政主義的文章,指責憲政主義屬於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象徵。本來學界討論問題不該受限,各種言論都應該受到較大的包容,然而,邇來又傳出中共中央辦公廳有一份《中辦發【2013】9號》文件發給各縣團級幹部,提及所謂「七不講」,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民進黨紀念六四24周年的座談會上,有與談人即以此為題批評中共的言論自由和新聞管制。

「七不講」雖然無法證實,但批評者總能舉出若干繪聲繪影的例子,認為它確實存在。至於對西方憲政主義的批評,則恰好被視為「七不講」的基礎理論。由西方的憲政發展歷史來看,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勢力的統治,打造依法而治的政府,所以西方憲政確實是伴隨資本主義發展而來,是對統治者權力的約束。因此,指責憲政主義是資本主義的象徵雖然其來有自,但也不能過度教條化,而讓類似「七不講」的主張找到合理化的藉口,否則可能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會造成傷害。

比較可以接受的是大陸一些左翼學者提出的社會主義憲政,意即贊同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資本主義憲政體制對人民實質生活保障的不足,所以應該加入有關經濟平等、普及醫療與教育、社會福利等保障。這些內容,不假他求,其實兩岸各自的憲法即已載明,只不過尚未完全落實。恰如習近平所言「憲法的生命和權威在於實施」,能夠完整而確實的實施憲法,賦予它權威和生命,使統治者也必須受其約束,以此來保障人民的實質生活,作為團結社會的體制,以及兩岸對話的基礎。

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論述,與前述對社會主義憲政的詮釋若合符節。憲法不是遠離人民生活的抽象概念,而是對經濟平等、普及醫療與教育、社會福利等最具體的保障,所以憲法是團結社會的最佳體制。職是,憲法可以凝聚內部共識,同時可以作為兩岸對話、交流的基礎,舉凡人權、民主、言論自由等主題皆已包含在內,也就不需要「外人」再來說長道短,指點江山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