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貧富兩極化 馬政府無感

自由時報/ 2013.06.10 00:00
記者鄭琪芳/特稿

根據報稅資料,國內最富與最窮五%家庭,貧富差距飆升至九十六.五六倍,再創史上新高。如此難看數據,可以預見,馬政府一定又會以「報稅資料不宜作為衡量所得差距指標」的說法來搪塞。馬政府習慣挑好的數字大肆宣揚,對於不好的數字則是「避重就輕」,這種心態讓官員可繼續「自我感覺良好」,但施政卻一再背離民意。

馬政府多次強調,貧富差距應以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為主,但主計總處的調查樣本數不到一萬五千戶,代表性令人質疑。

相較之下,財稅資料反而更具代表性與精確性,因為稅捐機關掌握所得的技術愈來愈精進,且報稅資料涵蓋五百六十多萬戶家庭,加上二十等分位的算法,將所得最高及最低五%家庭拿來比較,更能看出所得分配的兩極化。

因此,近幾年不少學者及媒體開始引用報稅資料來解讀貧富差距,而此算法並非台灣獨創,美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就曾分析報稅資料,指出美國貧富不均的狀況十分嚴重,全美十五%所得集中在一%的人手中,其相關研究被不少媒體與學者引用。

誠然,報稅資料與真正的家庭收入仍有落差,但若以真正的家庭收入來算,實際的貧富差距可能更嚴重,因為真正的窮人是收入低到不用報稅,有錢人則有許多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其真正的所得可能遠高於稅捐機關所掌握的所得。

何況,不論是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或是財政部的報稅資料,均顯示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惡化,內政部公布的貧窮人口也持續攀升,「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更加明顯。

以報稅資料為例,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由二○○五年的七.二萬元降至二○一一年的四.八萬元;所得最高五%家庭則由二○○五年的三九六.九萬元增至二○一一年的四六三.五萬元。富人收入持續增加,窮人收入卻繼續減少,許多人連勉強餬口都有問題,讓台灣成了窮人的「悲慘世界」。

台灣貧富差距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政府若有心改善貧富差距,就應真誠面對統計數據,釐清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改善問題。政府若選擇「掩耳盜鈴」、「粉飾太平」,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只會加深民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