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幸福24號:媽媽爸爸都偉大

立報/本報訊 2013.06.02 00:00
■蕭如婷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首歌曲源遠流長傳唱至今,讓人感受到母親的辛苦與偉大。也確實,當小寶寶出生來到世界上,最早接觸的就是母親,而女人因受到先天的生理構造影響。在育兒方面,因為乳房會分泌乳汁哺育孩子,因此使得照顧孩子成為一項「天職」,而且還代代相傳,無論過了多少世代,只要女人當上了母親,照顧孩子的「責任」自然而然地便落在她們的身上。

然而,這樣的觀點卻被社會學家秋德若(Nancy Chodorow)所推翻,她認為母職的天性並非如上所述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而是以心理、社會兩因素來解釋為何母性會代間相傳。記得我的母親曾經跟我說過一句台灣俚語,「生的放一邊,養的大於天」,這句話的意思與秋波若所提的觀點有些雷同之處。也就是說,「生」小孩與「養」小孩是兩碼子事,女人因為擁有子宮、卵巢,所以能「生」小孩,但也不能因為如此,而將生理因素與「養」小孩串聯一起,並認為女人才是照顧小孩的最佳人選。

實際上,這是父權社會體制中對女人的不當期待,甚至還以「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加重女人「必須是母職」的價值觀,母職才會被代代相傳,男女家務分工才會失衡。

而隨著母親開始外出參與勞務,雙薪家庭逐漸地普遍,照顧孩子的主體也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就以這幾次我到國小主講新移民家庭親子繪本的共讀與共學課程時,發現來參加的家庭中,不乏是爸媽一起或者只有爸爸單獨帶著孩子來參加的。縱使,是媽媽單獨帶來參加活動的仍不在少數,但當看見有幾位爸爸也願意前來參加親子活動時,這是令人感到欣喜的。

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有一位父親聊起他的家庭;他說,太太是新住民,十分熱衷賺錢,因此教養孩子的責任便落在他身上。只要學校或者區公所在假日有辦類似的親子活動,他都會帶著女兒來參加。後來,這位爸爸提到,因為他年紀大了,很擔心看不到孩子的成長,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會把握多陪伴女兒,雖然他也很期待太太可以與他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但是太太的觀念還是無法打破。

聽完這一席話,我對於這位爸爸的付出真的很感動。而且不只是他,還有其他的爸爸,向他們了解來參加活動的原因時,他們也都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因此,我心裡想,「母職」真的只有女人才能擔任嗎?男人也是可以勝任「母職」的,而且誰說男人做不好的?

因此,別再將照顧小孩的責任往女人身上推,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可以是位稱職的「家庭照顧者」,勿再以生理性別來強化父職或者是母職誰比較辛苦與重要。唯有突破這樣的觀點,男女的家務分工才能逐漸恢復平衡。(高雄市小草關懷協會社工督導、台灣性學會理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