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左右看:12年國教爭議

立報/本報訊 2013.05.30 00:00
左看:教育機會平等

12年國教之所以引起社會鉅大爭議,關鍵不在於平等開放的受教機會目標,而是主事者沒有設計具體配套措施來讓這平等教育權落實。目前所提出的操作方案不僅無法超越考試主義的陰魂,反而是以另一種更不公平方式來讓不公平受教機會死灰復燃(如超額比序、明星學校仍保留4分之1考試入學名額等)。

在這方面,我們猶待努力提出更單純的非考試主義所能影響的入學評鑑制度來改善。但反對12年國教免試入學的主流意見,卻是基於教育應複製社會既定現實的認知來批評的。

即,既然社會有分工、有菁英與一般之別,那教育制度就應履行這培育菁英責任,所以教育體制不可能沒有考試來篩選出菁英,不能不集中資源來培養菁英。這種看法其實是混淆了平等制度與功能結果。我們必須先有有教無類的公平受教、施教機會與制度,在這一視同仁的教育下,所謂菁英者就會自然出現了。

任何的教育當然需要考試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但考試在合理公平教育制度下,僅是非常工具性質的輔助手段而已,一旦考試成為教育制度目標或成為決定影響因素,那這教育制度的合理公平性就蕩然無存了。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不能廢除考試

12年國教即將在明年開始正式實施,其基本理念之一是:今後各高中將是免試入學。但所謂免試入學,其實只是粗淺的表面說法。

首先,即使要免試入學報名自己學區內的高中時,若名額過多(一般水平的學區都會如此),則就要開始五花八門的各類項目評比的超額比序。而這對缺乏社會文化資源的偏鄉地區、弱勢族群學生來說,要比單純的學科考試不公平。其次,由於考試名額大幅降低,可想而知,敢於應考的必是學習菁英,而能考上的也更是菁英中的菁英。如此一來,12國教的免試制度,不僅是不可能擺脫考試主義,而且將呈極端的兩極化、菁英化。

既然在實務操作上不可能徹底擺脫考試,那我們要追問:一個現代社會能不需要菁英教育、不需要考試嗎?

12年國教的免試理念之所以不能成立的根本理由在於:越是現代社會就越需要嚴密的分工,而有精細的分工就會有一般與菁英之別,而要及早培育菁英就只能透過有效的考試制度來篩選菁英與非菁英。

所以,當教育是反映社會的脈動與所需時,12年國教豈能廢除考試?豈能廢除菁英培育?

陳安君/大學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