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部落新聞眼:40多年的新聞堅持

立報/本報訊 2013.05.29 00:00
■林福岳

《今日美濃》、社區報紙、黃森松、美濃,這幾個字眼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5月20日,政治大學在校慶當天表揚了5位傑出校友,其中有銀行家、大律師、前任高官、知名大企業家,唯有黃森松,一介來自美濃的平民,目前連個正職和固定收入都沒有,很不搭軋地名列其中。可是當天的致詞中,也只有他讓全場動容掉淚。

1974年,還在政大就讀新聞研究所的黃森松,因為老師林懷民的啟發、以及當時指導教授楊孝濚的鼓勵,回老家高雄美濃嘗試創辦了號稱亞洲第一家的社區報紙《今日美濃》,試刊了8期,並且因而完成了碩士論文。1977年《美濃周刊》正式發行,台灣的社區媒體於是發軔。

從那時到現在,黃森松當過早年黨外雜誌的總編輯、主流報紙的記者和主管,但是對於《美濃周刊》的工作卻未曾忘懷,其間崎嶇顛簸不在話下,也曾經停刊過。

不過黃森松始終沒有放棄他對於社區媒體的理念,妻子林錦霜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是最大的背後支柱,但遺憾的是,2009年林錦霜因病過世,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倚靠。但是他決定重新恢復《今日美濃》,以雜誌的型態和修纂美濃地方誌二合一的方式重新發行,再次創造了地方/社區媒體的新風貌。

當天他上台領獎,一上台就手舉一本《今日美濃》,緩緩開口說道:「我這40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編這本雜誌。」

台下靜默了兩秒鐘之後,爆出如雷的掌聲。

他自認為手創40年《今日美濃》,真正做到了張季鸞先生所說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最後,他舉著一路從美濃帶來、4年前去世妻子林錦霜的照片,說要和用了一輩子心力支持他的髮妻共享這一刻。

言畢,全場早已是掌聲和淚水交錯。

我的老學長黃森松一生就在新聞和文史這兩個領域中打轉,目前編雜誌和替地方撰寫地方志就是他的主要工作。但是其實他自己一生的行徑,就已經是台灣媒體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記,他實踐了一個媒體人終極的理想和價值,也創造了媒體真正核心的意義。

相對來看,原住民媒體發展之初,平面媒體也曾經漪歟盛哉,《高山青》、《原報》、《獵人文化》、《原聲報》、《南島時報》,還有目前仍存續的《蘭嶼雙週刊》和《山海文化》,這些擲地有聲的刊物都為原住民自我族群發展的新聞和歷史留下詳實而深刻的紀錄;更在原住民族近用媒體、擁有自主媒體對於建立主體性、族群認同、形象重塑、文化傳遞等傳播功能上造成重要的影響。

但這些興盛一時的刊物,爾今安在哉?

我非常期待原住民族中有新聞或文史工作者,願意像黃森松那樣,堅持辦好一個媒體,長期地為某個族群、某個地方、某個部落、某一群人,留下歷史紀錄。花火雖繽紛璀璨,但我們更需要札實深耕的媒體,一筆一劃地刻印屬於這塊土地的人民和記憶。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