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政院提升景氣強心針的效用評估

立報/本報訊 2013.05.28 00:00
左看:逆流的「涓滴經濟學」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宣布今年經濟成長率保「3」破功。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周四則宣布11劑強心針,拯救台灣經濟垂死前奮力一擊。

但是,眼見現下行政院端出的所有菜色,盤盤令人寢食難安。原因很簡單:振興經濟方案,無論是短期性的節能家電補貼、刺激國內需求,以及協調無路可去的壽險業資金大量投注入公共建設;或者中長期性加速ECFA等經濟貿易自由化、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設,清一色是過往30年來失敗老路子的消耗性重蹈覆轍。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的政府仍然一味信奉涓滴經濟學。以為大幅度挹注富人產業、灌溉富人,一般民眾就能雨露均霑,增加所得。殊不知,在長期刻意忽略所得重分配的機制,完全把所得重分配工程交付給市場機制,使得涓滴經濟的累積,只不過是促成所得向上重分配。

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當時,執政黨國民黨當初推出消費券,事後驗證只是促成家戶極短期的自爽效應。對於民間消費挹注的8百多億縱然表面上撐起了GDP,但卻導致民眾誤以為「GDP成長就等同於全民經濟成長」。甚至,當初欲藉由消費券達致的乘數效應事後也證明是無效且失敗。如果政院一意孤行,看不見盲目刺激消費與投資,無助於整體性的經濟體質翻轉,一切強心針也只是臨終前的一場徒然。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死馬當活馬醫

英國女強人佘契爾夫人的逝世,以及世界各地普遍服用新自由主義藥方長達2、30年後,陸續產生的反胃不適症狀,使得各國開始省思經濟如何得以成長?人民如何得以減緩貧富差距?我國亦不例外。毒澱粉事件的爆發,顯示了長期以來餐餐吃著毒澱粉食品、競相排隊買毒澱粉食品長大的我們,必須重新認知到食物的本質,擺脫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商家,長期以來慣用不當化學添加劑的文化。

自1980年代以來刺激內需、以營建業帶動整體成長、貿易全面自由化等已陸續宣告失敗的舊思維,在2008年馬蕭選舉當時再度復甦,以投注重大經濟建設、爭取貿易自由化的路子成為當時勝選的關鍵。但5年來加劇的貧富差距,不斷下修的經濟成長率已經清楚告知吾人:這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至今,行政院指出經濟成長率下修之因是出口不如預期、民間消費不振,因而提出透過自由貿易法令鬆綁、自由經濟區的設置,加速刺激投資和成長。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執迷不悟的慣性手法,恐怕是愛台十二大建設般的惡夢循環複製。

若僅期待刺激消費與投資,然後完全寄託於市場機制救活疲弱的台灣經濟,恐怕只是消耗人們生活在台灣的信心,與試驗民眾納稅請鬼抓藥方的耐心。陸已興/國小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