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校長的小革命:請用實話來說服我(上)

立報/本報訊 2013.05.28 00:00
■鄭文嵐校長的小革命:請用實話來說服我--給「教育勞工」的公開信(上)立法院最近召開「教師法」修法公聽會公聽會,中小學教師評鑑反應兩極,支持者希望藉此淘汰不適任教師,反對者則擔心破壞教學氣氛。令人難免懷疑,怎樣實施教師評鑑,才能真的落實保障學生受教權。不過,大家也都看見了,在這喧囂混亂的同時,人民在集體補課,補修在「尊師重道」時代裡,不准你修的公民課。補課的代價可能很高,不同教育團體互相挑釁和喧囂、意見菁英各說各話。不過,不要小看了台灣家長,家長們長期面對諸多被揭發的弊案中,早已累積對權力本質的認識;在眾說紛紜中加深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在喧囂混淆中培養他對真偽價值的辨識。▲立法院2013年5月16日舉辦「中小學教師評鑑」公聽會,場外支持、反對雙方都有團體表達訴求。圖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上演行動劇,支持教師評鑑。(圖文/中央社)今天這一課:誠實推動教師評鑑,正是一個落實公民教育的過程。如果是有人或是某些組織犯規,例如,論述蓄意避重就輕、似是而非,台灣社會的民主機制就會發出紅燈警告,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讓某些團體不再踩到紅線。以身為退休校長、現任家長的身分,個人有十個問題,分成上下兩篇文章,想就教「教育勞工們」。其一:教師團體舉證現今的許多評鑑都流於形式,過多書面資料的呈現,反而造成寶貴時間的浪費。這點我絕對贊成,當校長時歷經兩次校務評鑑、以及其他許許多多評鑑,感觸尤其深。教育本是「people work」,弄到後來卻變成「paper work」,本末倒置的措施本就該改進,不過,據以反對進行教師評鑑,卻有點「借題發揮」的意味。教師團體是不是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認為「要怎麼做」評鑑才不至於流於形式,這樣才對教育現場有「實質」的助益,而不是反對「任何形式」的評鑑,不是嗎?其二:你們舉證高等教育評鑑的問題多,推論中小學教師評鑑恐怕重蹈覆轍。大學評鑑針對老師的部分,最被詬病的有兩點:一是「研究擺第一」,所以拿教授在SCI或SSCI發表論文的多寡,成為教授「好壞」的重要指標,誠如考試領導教學,政策也引領風潮,逼得教授們不得不「棄教學」「重研究」;另一是「學生評教師」,造成教師得去「討好」學生的怪現象,否則「嚴格要求」恐會落得「評分不佳」的下場。這的確是問題所在,但那是「技術面」的「設計不良」,並非「價值面」的「沒有意義」;大學評鑑這些弊端部分是肇因於「拚世界百大」的迷思,在國中小應該不會有這個「需求」才是,怎能把「馮京」當「馬涼」?再說:若在國中小進行教師評鑑,可能把評鑑大學的指標設計進去嗎?國中小教師評鑑應貼近教育現場,絕不是要教師「發表學術論文」,更不會要國中小學生「給老師打分數」,我想即使最贊成教師評鑑的家長,也不會提出這麼「無厘頭」的建議吧,所以部分教師團體為何要這樣刻意地扭曲誤導?其三:教師團體主張,美國布希政府推動的「不讓每個孩子落後」衍生弊端,不該盲目的引進美國的評鑑制度。這個政策的「立意良善、方向正確」相信沒人反對,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實施過程的流弊也是「人」的問題(甚至於可說是「部分老師」的問題),且只是少數「個案」,怎能就以偏概全?台灣的大學繁星計畫,第二年不是有學校成績造假,難道我們就要因此就把整個計畫喊停?部分教師團體現在反對美國的教師評鑑制度,就說不要盲目跟從,但對照教師團體爭取要成立工會時,不是常以歐美國家為師,認為「他們有,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不過,台灣社會可知道美國有識之士怎麼在看待教師工會的,請閱讀《賈伯斯傳》第473頁,賈伯斯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對歐巴馬總統說:「除非瓦解教師工會,否則任何教育改革都沒有希望」,賈伯斯該不是教師團體口口聲聲所謂的無能官員吧!其四:教師團體反對教育部的現行官版評鑑配套。對教育部的官版評鑑,我也不以為然,不過這也正是我們應齊心去改革。目前實施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鬧劇一場;為了討好教師團體,就必須強調「不會與老師的聘用掛勾」,只是為了「協助」老師的專業成長。試想在國中因沒有退學制度,記過對學生已無關痛癢。同樣道理,若評鑑也與個人的升級或聘用無關,有幾個教師會在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則是「過渡階段的拼裝車」,要老師「自願」才能參與,且須學校校務會議通過才行,而經費也只有區區數萬,這能做得了什麼事?這只不過想杜社會大眾悠悠之口,當有人攻擊時可以拿出來當擋箭牌,說我們也「已經有」教師評鑑了。只是教育部沒想到反會被部分教師團體反將一軍,以這部「拼裝車」「性能欠佳」,不過,如果教師團體用來作為反對教師評鑑的理由,難道不會擔心被議論,教師團體是「得了便宜又賣乖」。其五:教師團體認為大學該分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等,所以不該以「同一套標準」來評「不同類型」的大學,所以國中小也不該用一套標準就要「放諸四海而皆準」。這讓我實在詫異萬分,大學屬高等教育,本身依學校設置的目的就有「教學、研究、推廣」等不同的功能,但國中小屬「國民教育」,性質一樣,功能一樣,哪能比照大學這樣來分。如果國中小要進行教師評鑑,根本就應該把重點擺在「教學」以及「學生行為輔導」兩項,因為這階段學生的行為正在「型塑」的關鍵期,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引領,知識學習也正要起步與充實,都有待教師的啟蒙和開拓,請不要隨便拿大學來與國中小「相提並論」好嗎?寫於緬甸瓦城孔教學校(下週續,宜蘭縣利澤國中退休校長)本單元由全國校長協會提供編者的話:關於「校長的小革命」立報新聞以教育議題為主軸之一,向來期望能成為多元發聲的園地,當扮演教育行政中間管理角色的校長們組成團體,向我們表達想藉立報作為教育理念實踐、心得分享的管道時,我們沒有拒絕的理由。然而刊出之後,校長們部分文章的立場,與立報的一貫立場有衝突,甚至是尖銳衝突,是明顯的事實。我們讓校長們的聲音發出來,不代表立報的立場轉向;因為,立報不只是單向傳播的媒體,各位讀者對這個單元的任何回應,其實就是對校長們的言論最好、最直接的檢驗。因此,讀者的任何批評,我們都如實轉給校長,甚至在篇幅許可時刊出。讓校長能聽到潛藏在茫茫網海的基層教師們的聲音,是我們願意刊出這個單元的目的之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