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膿胸感染 非傷寒性沙門氏菌作祟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3.05.27 00:00

突發性胸痛合併膿胸感染,當心是罕見的非傷寒性沙門氏菌作祟!一名57歲楊姓婦人,患有高血壓病史,日前突然感覺左側胸痛、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發現左側肋膜腔有大量肋膜積液,進一步檢查發現是罕見的非傷寒性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ditis)引起膿胸感染所致,所幸經治療,目前症狀已獲得改善,但仍需注意個人衛生以預防復發。

楊姓患者因感染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左側肋膜腔有大量肋膜積液,引起膿胸感染,導致突發性胸痛。圖為模擬畫面。

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引起膿胸感染 全球不到50例

據文獻記載,國內外像楊姓婦人因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引起膿胸感染的病例,全世界少於50例,屬於極為罕見的感染。該名婦人因胸痛和呼吸困難到院急診時,抽取膿液送至微生物實驗室培養後赫然發現是非傷寒性的沙門氏桿菌作祟,經引流膿液並執行胸部及腹部電腦斷層排除腹腔內感染,卻又在胸腔與腹腔內發現多個腫大的淋巴結,之後經骨髓穿刺和切片檢查確診為淋巴瘤,因此在完成膿胸治療後,隨即針對淋巴瘤進行化學治療。

傷寒性沙門氏菌V.S.非傷寒性沙門氏菌

衛生署署立豐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沙門氏菌可略分為「傷寒性」和「非傷寒性」兩種類型,兩者都是經糞口傳染、具有傳染性,病症表現也差不多,初期會出現發燒、腹痛、血便等腸胃道症狀,嚴重時可能侵犯血液,引發菌血症導致休克死亡。

但,傷寒性沙門氏菌和非傷寒性沙門氏菌的發病情況仍有差別。被列為法定傳染病之一的傷寒性沙門氏菌,傳染性比較高,病程發展快速,且致死率相當高。反觀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傳染性相對較低,病程發展速度較慢,發病後仍有機會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痊癒,但若是免疫力特別差的患者或細菌已侵犯至血液引發菌血症,治療方式則相對複雜。

黃建文醫師表示,傷寒性和非傷寒性沙門氏菌都具有傳染性,民眾飲食應注意衛生才能避免感染。圖為楊姓婦人感染後出現的膿胸症狀。(圖片提供/豐原醫院)

預防沙門氏菌上身 注意個人衛生

豐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唯堯指出,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家畜與家禽體內,雞蛋表面亦有機會被該菌汙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接觸少量的病菌數量並不容易被感染,較容易受感染的有腫瘤、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血液科疾病、嬰幼兒、老年人和類固醇使用者,受感染的常見表現為感染性腹瀉、腹腔內膿瘍、闌尾炎、關節骨髓炎和菌血症等。

楊姓患者因患有淋巴瘤和慢性疾病史,抵抗力較常人差,本來就屬於沙門氏菌感染的易感染族群,即使以抗生素治療,但仍有一定復發率,需特別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黃建文醫師提醒,沙門氏菌感染可以無孔不入,但民眾若能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經常洗手和食用煮熟的食物,可以有效避免沙門氏菌的感染。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9/1350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