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業外損益無細項 IFRS財報更不透明

自由時報/ 2013.05.27 00:00
記者陳永吉/特稿

4月下旬懷特(4128)首先公布IFRS實施後的第1季財報,為今年IFRS上路揭開序幕,只是懷特財報大擺烏龍,似乎註定IFRS財報不被祝福。

所以投資人最在意四大報表中的損益表,而比對IFRS實施前後的損益表格式,最大問題在於「業外部分」。

IFRS實施前,業外收益會跟業外損失分開,IFRS實施後卻是合併,不僅如此,實施前的財報,不管業外收益或損失都會列細項,但實施新制後的報表,業外收入及支出數字合併不說,還沒有細項,根本變得相對不透明。

雖然證交所指出,IFRS實施後因為是合併報表,所以業外部分多數都是匯兌或處分資產,沒有以前的轉投資收益,也強調細項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的公司公告的「財務報告書」中去查詢。

但四大報表上傳公開資訊觀測站跟財務報告書上傳時間並不一致,看到損益表要去找細項,才發現很多公司財務報告書要等到5月15日財報公告截止日才會上傳,這中間的時間落差,投資人根本就是「摸黑看財報」,這是那門子的與國際接軌?所以今年首季財報公告後,許多股價10元上下的公司,每股繳出0.4-0.7元的獲利,看似本益比很低,投資人胡亂追價,這些股票也就盲目飆漲,等到財務報告書一出爐,細心的投資人才發現,原來有些公司是因為不需重大訊息公告的處分資產貢獻、有些是台幣貶值的匯兌收益、甚至還有前董座賠給公司的訴訟賠償收入貢獻,但這種一次性收入,難保後續財報還會有,所以等投資人了解後,只能認賠砍出,而這種資訊的落差及不透明,相信不是當初推動IFRS的初衷,只是投資人若因此產生損失,要跟誰求償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