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貧童藝術教學 窮人也能做夢

立報/本報訊 2013.05.21 00:00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在華盛頓特區有極高比例的遊民和貧困的居民,當地一個組織試圖以藝術為途徑,提供幫助社經地位相對弱勢的青少年族群。據《WTOP新聞網》報導,非營利組織創意計畫(Project Create)創立至今已經超過20年,組織致力於提供藝術教育給兒童、青少年和家庭。計畫有非洲舞蹈和打鼓課程,還有戲劇、即興表演、雕塑、素描、繪畫和攝影等。創意計畫執行長克麗斯蒂.沃斯勒(Christie Walser)說,藝術教育的意義對兒童來說,超越藝術教育本身的學習。沃斯勒解釋,華府有2千多名兒童無家可歸,她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是藝術教育?為什麼給無家可歸的兒童接觸藝術?答案或許不是很單純,但實際上就是如此。我們看到無家可歸和貧窮孩子一直很忙碌,忙著討生活,他們沒有權利去做夢,沒有創意、接觸藝術和戲劇的空間。」她補充道,以兒童為服務對象的組織,往往沒有機會碰藝術和戲劇。創意計畫於是採取為期15個星期的課程規劃,每週到不同學校、庇護所和安置中心提供課後活動。參加課程的孩子從5歲到18歲,青年從18歲到24歲,此外還有小媽媽和她們的孩子。沃斯勒說:「這個想法的用意是,我們希望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活動留住一些孩子。」分享創作 學童重拾信心執行活動的講師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藝術家,「他們會變得不只是教師,而是孩子們的精神導師。」沃斯勒說。潔西卡.布拉克(Jessica Plocher)從2010年開始在創意計畫擔任講師。她的角色是設計與執行課程計畫。今年,她的課程重點是著名藝術家與其作品。布拉克分享其中一堂課的內容:「在馬蒂斯的『用剪刀作畫』課程中,我們討論之後再辨別有機和幾何形狀,談到馬蒂斯作品的獨特性。我接著會讓學生創作類似的作品,等他們都完成,我會針對作品一一訪問創作者。」布拉克的全職工作其實是在華府的一個私人基金會擔任計畫助理,她在創意計畫作志工。她說,最喜愛的部分是聽學生分享他們自己的作品。布拉克目前在3個地方指導約40名學生,她說:「他們對自己的創作感到驕傲,也喜歡被採訪。如此讓他們有時間反思創作作品的緣由,獲得大人一對一對話的時間則是在建立他們的信心。」填補學校、家庭缺失根據美國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近期的研究顯示,參與藝術教育的兒童與青少年在學術和社會成就上,比起沒有參與藝術教育的人有著相對正面的結果。沃斯勒表示,曾經在課程現場經歷了藝術教育在兒童身上戲劇化的影響。「我們很喜歡透過藝術作創意思考、自我表達和對話,所以我們能夠將生活技能融入課程當中,漸漸地,不僅只是在教藝術,而是指導他們之後的生活鎖需要的技能。」布拉克補充。沃斯勒說:「這個課程給學生一個放心表達自己的場域,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青年們在他們的學校或家庭生活中很可能沒有這些機會。」她繼續解釋,由於青年與家庭會變動,創意計畫沒能追蹤所有之前的孩子,但也看到一些孩子的藝術成就。「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我們有個學生叫泰芳(Tayvon),他在我們其中一個中心上課,真的是個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我敢保證他之後會成就大事業。」沃斯勒說。創意計畫的活動中,至少有一半的執行經費仰賴私人組織,也包括華府的藝術與人文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贊助兩項方案。同時,他們也藉由義賣營收和募款活動幫助方案的維運。創意計畫在5月中即進行了第15屆的藝術拍賣和義賣活動,學生們的作品也會在現場展出。沃斯勒說:「我們希望可以維持聯繫,鼓勵他們(指學生)多花時間與我們相處。」而布拉克表示:「讓每個學生知道他/她自己的天賦很重要,而且有人相信他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