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菲爭議 星學者:應藉機合作
中央商情網/
11 年前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2013年5月16日專電)台灣漁民遭到菲律賓海巡人員槍殺,學者認為,台灣可藉此機會和菲律賓合作,增加台灣在未來談判場合發聲的機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曾蕙逸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依據海洋法公約和國際慣例,菲律賓是群島國家,群島國家必須尊重臨近國家在此群島海域的傳統捕魚行為,現在正是黑鮪魚季節,台灣漁民在這個海域作業的捕撈傳統,菲國依法應該重視。
且依照海洋法公約,即使是台灣漁民越界捕撈,菲律賓執法船艦可登船檢查,若有非法漁獲可當場逮捕漁民,但不應開槍射擊沒有武裝的漁船。
曾蕙逸建議,台灣可以主動向菲國政府提出合作,利用台灣優勢軍力和菲國的地理環境,共同幫助台菲提升海上執法的品質和強度,同時雙方應進行延宕已久的海洋劃界協商。
她指出,台菲合作,對台灣向來未受到國際社會重視的海洋權益主張,有實質上扭轉劣勢的效果,台灣礙於未決的主權地位,一直被排除在國際談判場域之外,如果能借助與菲律賓共同合作培訓和加強海防的機會,實際進出附近海域,台灣更有希望爭取在國際談判場合發聲的機會和應有的尊重。
新加坡平面媒體「聯合早報」、「海峽時報」、電子媒體「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從傳出台灣漁民被槍殺後,連日來相當關注事件進展。
海峽時報多日來在世界版(World)報導此事,但篇幅較小,今天則在世界版的頭版報導台灣對菲律賓採取嚴厲的制裁行為。
比起英文的海峽時報,華文的聯合早報更加關注此事,昨天在二版報導,台灣下達最後通牒期限屆滿前,菲律賓有初步回應,今天則在二版頭報導台灣決定對菲律賓再施加8項制裁,另外在「中國版」頭版報導中國大陸強烈譴責菲律賓涉嫌殺害台灣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