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醫界跨領域合作 低溫療法備受肯定

台灣好新聞/ 2013.05.15 00:00
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來自中部數家醫學重鎮及各急重症相關科系的權威,13日與日本專家在台中匯集,共同研究低溫療法對於急性心跳停止與缺氧性腦部病變的幫助。與會專家一致推荐,認為低溫療法對於降低病患在急性心跳停止造成的缺血或缺氧過程中的急救措施,具有降低腦部傷害的決定性影響,應該盡早納入相關病症的急救標準流程。

圖說:左起為台大急診部醫生黃建華、日本愛媛大學教授Mayuki Aibiki、台灣重症醫學會理事長唐高駿。

根據與會專家表示,低溫療法的概念早在1945年開始,就在西方的醫療界萌芽,近年亦納入各先進國家急性心跳停止搶救措施的標準作業流程:即心跳停止患者經急救恢復自體循環後,將患者體溫降至32-34℃並維持12-24小時,再以每小時0.25℃以下速率緩慢復溫。針對相關急重症,低溫治療具提供腦神經保護與生存率提升之作用,但是台灣至今卻連健保都尚未給付,有許多醫院和病人甚至不知道可以採用這項醫療措施來輔助急救加護治療,讓病人免於因為腦部缺氧,而在搶救成功後,卻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據了解,低溫療法的施行方式有不下三、四種之多,較傳統的方式是讓病人在短時間灌下大約2000CC的生理食鹽水來降溫,並以人工置換冰袋或冰毯維持患者處於低溫狀態,但耗費人力且效率較差,無法提供穩定的低溫控制。目前較為受到醫界採用的是以非侵入性的水凝膠貼片,貼附病患皮膚上進行高效能的溫度控制,全程以電腦控制水溫在貼片內不斷循環,來達到讓病人體溫快速下降,並長時間穩定維持在32-34℃,以降低病人的新陳代謝率,進而達到保護腦部神經的效果。

包括台中榮總、中國醫藥大學、童綜合醫院、慈濟台中分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等醫學重鎮的急重症領域包括急診、新生兒科、內科、神經外科、小兒科、心臟內科等醫師,由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唐高駿與台大急診部醫生黃建華主持,與來自日本的急重症醫學權威Mayuki Aibiki,共同探討低溫療法對於搶救病患的經驗分享。

與會醫界領袖一致表示,不論是國外的經驗或是台灣實際臨床研究都指出,低溫療法是心跳停止與缺氧缺血性腦病變之患者在救治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這是國內不可避免的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邱駿清醫師指出,低溫療法可以保護的器官包括心臟和腦部,臨床上顯示,其施行的時間是越快越好,當病人因心跳停止急救後仍無意識情況時,如果能立刻以低溫療法搭配急救措施,是保護病人免於受到急救後遺症傷害的重要步驟。

邱駿清說,彰基曾經收治過一位因溺水而急救的病例,病人到院時已經沒有心跳、脈搏,在到院後四個小時給予低溫療法,再搭配急救措施,病人在半個月後康復出院,完全沒有因為溺水造成的腦部缺氧,讓可能產生的後遺症發生率降低。低溫治療不是萬靈丹,但卻是現今針對急性心跳停止所造成的傷害,較能提供全面保護的一項措施,讓病患生存的機率提高。

穩定且有效率的低溫療法是以電腦控制體溫,使病人的體溫快速降低到攝氏32至34度之間,減緩病人身體器官的活動率,讓器官的需氧量降到最低,並預防人體組織缺氧後的二次傷害;但是與會專家也警告,低溫療法除了強調降溫外,病人的回溫亦須重視,回溫太快易產生副作用,可能讓低溫治療功虧一簣!降溫快、回溫慢是不二法門,低溫治療若能以電腦精準控制回溫速率,更能確保病患安全。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