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糊狀加工食品 有可能含工業澱粉

自由時報/ 2013.05.15 00:00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林嘉琪/台北報導〕台灣再爆食品安全事件,粉圓、芋圓、粄條、黑輪都遭問題澱粉污染。不過,專家質疑,目前食品加工廣泛使用化製澱粉,不只是這些表面上看得到有使用澱粉的產製品可能遭到波及,包括先前爆發的米粉,到民眾食用頻繁的三合一咖啡、奶精,或是「糊」狀的加工食品,都可能添加化製澱粉。

只查丸粉類食品 恐掛一漏萬

專家認為,衛生署僅清查丸粉類產品,稽查範圍實在太小,恐將掛一漏萬。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礙於人力與檢驗能量,目前先鎖定比較可能使用問題澱粉的產品抽查,但也不排除未來擴大稽查其他產品。

康照洲解釋,有鑑於目前有二十一種合法的食品用化製澱粉,因此,推測廠商違規使用問題澱粉,可能是因這種澱粉能讓產品有更Q彈的口感,所以第一波先鎖定需要Q彈口感的食品,包括甜品(粉圓、芋圓)、麵條(粄條)、火鍋料(黑輪)及年糕等。

米粉早被質疑 廠商多自主送驗

至於米粉,主要是先前立委質疑國內米粉多使用化製澱粉時,已有不少廠商自主送驗,因此並未納入。日後不排除擴大清查其他添加化製澱粉的產品。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化製澱粉使用範圍之廣,超乎民眾想像。「只要是看起來黏糊糊的醬料類,或是糊狀食品」,幾乎都可以添加化製澱粉。她建議,應從源頭管理,要求廠商清楚標示添加物的成分。「如果覺得太複雜,可以用QR CODE,至少讓想要知道的人,可以看得到」。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專家指出,連民眾常用的奶精,裡面也含有化製澱粉;大家以為吃的是堅果糊或是米穀粥類,也可能吃進化製澱粉。現在有順丁烯二酸澱粉、難保未來不會有丙烯酸或其他問題產品,「如果政府不徹底清查,繼續縱容,未來收再多健保費都不夠治病」。

消基會︰重罰與抽驗機制應並進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衛生署應該積極落實立即下架回收及擴大追查,不能只是輕罰;未來則應建立縝密、週期式的抽驗機制,以及食品添加物審核制度。

張智剛批評,政府對整體食品安全抽查並不積極,才會繼塑化劑後,現在又有食品遭加入「毒澱粉」的黑心事件,顯示政府作為真的不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