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年來自殺事件頻傳,除了感情狀況、疾病因素、社會環境與家庭糾紛外,經濟問題更是罪魁禍首之一,造成了許多憾事,讓人不禁懷疑,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
臺南衛生局日前接獲一通求助電話,化名阿和的求助者表示,鄰居王伯伯54歲,因失業、離婚、妻兒離去及經濟壓力,經常心情不好而酗酒,幾回關心他時,他什麼都不說,只隱約地表示:「我是沒路用的人啦!什麼都沒了,活著做什麼!」每天都封閉自己,有時暗自流淚,從沒看到什麼朋友及親人來關心他,擔心他會想不開。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王伯伯可能就是自殺高風險個案,歷經失業、離婚等重大生活壓力,而不斷藉酒消愁,鬱卒,不願與他人互動,暗自哭泣,這都是自殺危險因子,經過及時轉介及衛生局介入關懷,目前王伯伯的狀況已穩定。
根據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1年度臺南市共293人死於自殺,代表著造成293個破碎家庭,而每1位自殺死亡者至少影響6~8位親友,可見自殺是重要的公共議題,絕不僅是一、兩個人了斷的事。
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認識「自殺警訊」及「自殺危險因子」來共同關心周遭的親友,「自殺警訊」有:藉由話語、文章、書信、日記等,表現出想死的念頭;情緒憂鬱或激躁,覺得絕望、孤寂、無助;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用、我的存在無意義、沒有人會在乎我、只要我消失,所有問題就會結束等;突然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分送喜愛的東西等。「自殺危險因子」如最近經歷親人死亡、重大疾病、失業、離婚、過去曾有自殺行為等。
衛生局鼓勵民眾,當朋友心理有打不開的結及遇到人生難關時,應積極尋求親友及社會資源等援助,根據統計自殺行為高達95%是一時衝動,如能對身處困境的人及時伸出援手,就有很機會能避免掉一樁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