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教育園丁》人師秀催眠術 陳巍仁「詩」出妙招

自由時報/ 2013.05.13 00:00
記者陳怡靜/專題報導

「詩中自有黃金屋,下課就開始尋寶!」這是元智大學「詩與當代生活」通識課,助教在圖書館的詩集中藏好藏書票,找到的學生就可兌換圖書禮券。不同於傳統文學課難免昏昏欲睡,擁有催眠師證照的助理教授陳巍仁卻一點都不催眠,兩小時過去,學生仍眼神晶亮。

只見學生圍坐成小組,好似在開班會或團康活動,但這可是不折不扣的文學課。當詩人變成教授,課堂卻沒有半點晦澀難懂的氛圍。談起詩的音樂性,他現場高歌取詞自王丹的張雨生名曲《沒有煙抽的日子》,讓學生直呼:「詩,原來這麼生活。」

「詩與當代生活」獲選為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每學期補助廿萬元,才能有兩名助教支援。但課程影響力遠超過金錢價值,每個學生都變身能創作三行詩、十四行詩的詩人,不喜文學的工科生也愛上寫詩,還有學生因此創辦元智「不成文詩社」。

陳巍仁講究邊學邊做,他要學生組詩社,共同發想詩社名稱並進行創作。自此,班級不再以第幾小組為分野,每個小組都是一個詩社,學生們以詩相交。他說:「好好看看你的夥伴們,就算群聚終日,若能以詩讚頌今天的聚餐,不更快哉!」

透過品嚐食物 品味詩中人生甘苦

詩不只白紙黑字呈現,曾有學生動手「做」詩,裝置詩可摸可玩可互動、甚至還能「吃」;有學生用醃蘿蔔乾呈現詩中的醃漬過程,就好比感受詩中的苦澀回憶。學生讓觀眾抽籤,抽到的詩都有相對應食物可品嚐,就像品味詩所呈現的人生酸甜苦辣。

詩也能「行動」。陳巍仁鼓勵學生挑戰,有學生寄情詩給教授,探測第一反應;還有學生選定禁忌議題,突襲校內主管並要求朗誦詩人陳克華的《肛交之必要》,只見有教授大方朗誦,但也有院長臉紅結巴、念不出「肛交」二字。一門通識課,讓冷門的詩學成為學生間的顯學,學生開始觀察周遭,成為能掌握語言的創作者。

陳巍仁表示,當初開這門課,就是感覺學生語言能力日漸貧乏。比如,一群男學生走在校園裡,漂亮女孩從眼前過去,他們的形容卻只有:「正、超正、無敵正!」又如美食節目訪問路人,對食物評語不外乎「新鮮」、「彈牙」。他說:「人們失去了形容喜愛東西的能力,這樣有點sad(可悲)。」

從做和玩中學習 不在意教學演藝化

捨棄「先理論再實踐」傳統教法,陳巍仁決定教學「有感」,讓學生邊學邊做、有具體感受,激發對文字的「身體感」,「就像學騎腳踏車,會了就永遠不會忘記,隨時都能再做。通識就是一門專業,學生會很清楚知道自己學會什麼。」

陳巍仁耗費高度精力與時間備課,但仍曾遭學生質疑教學演藝化,這也讓他自己打了一個問號。但他最後選擇肯定的答案,他說:「這是學生最後一次文學課,終於能不用為考試,只為自己選擇喜歡讀的東西,因此提起他們對文學的興趣,就是一輩子的禮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