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gflinch/ Flickr
蘋果於日前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170億美元的舉債計畫,這是蘋果20年來首次發債。不過,手上仍握有大把現金的蘋果為什麼還要借錢呢?
近來蘋果成長趨緩、加上毛利率下滑拖累股價,市值蒸發近2900億美元。為重振股東信心,庫克(Tim Cook)之前在財報會議上承諾要以分紅和回購股票等方式,2年內發放1000億美元現金回饋股東。
目前,蘋果手頭尚握有近1500億美元現金,財務長奧本海墨(Peter Oppenheimer)在財報會議上表示,蘋果海外現金量仍在不斷增加,但礙於美國目前法律,若是將現金轉回國內將被課徵大筆稅金。據估算該筆稅金約達92億美元。
舉債比現金回國更「划算」
奧本海墨指出,若將海外資金轉回國內,按照美國法律蘋果要付超過35%的稅金,根據美國華頓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布魯茵(Jennifer Blouin)計算,蘋果要付給國外政府的稅率僅約0.84%,就算把它四捨五入當做1%甚至2%;比起35%的稅金,蘋果向國內舉債年利率只要3%(也許更少)當然比較划算。
蘋果因為稅收的考慮,大部分的現金或等值證券都保留在海外,實際上並無法有效使用這部資金。不只蘋果, 微軟在2009和2010年也曾放著海外資金不用以發債方式融資,剛開始外界無不感到疑惑,細究背後的數學邏輯後才恍然大悟。
美國35%重稅讓大企業望之卻步
微軟、蘋果、Google和其他的科技大廠在海外賺進大筆收入,使得過去10年來企業的繳稅文化有了劇烈改變。美國現在是全球企業課稅最重的國家之一,其餘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稅率則平均為25%。
也因為這樣,儘管蘋果之類的大廠希望將資金移回國內也因高稅負而卻步。而奧本海墨在會議上特別指明,不動用海外現金是礙於美國「目前」的法律,可以想見,未來,當企業需要的國內資金升高時,蘋果之類的大企業將會向當局施壓調降稅率。
低息舉債救股市,何樂而不為?
根據美國財經網站zerohedge表示,目前蘋果在海外有1020億美元現金;而國內的資金只有不到500億美元。從上季公布的報告中又顯示國內現金存量又下降至420億美元左右,如果每季都要靠這些現金取悅股東,國內現金可能很快就不敷使用。
而蘋果債券廣受華爾街投資人熱烈歡迎,儘管信評機構並未給予蘋果債券AAA級信評,截至台北時間1日凌晨已經吸引500 億美元的認購資金。加上債券利息還可以減免稅收,蘋果一年又將省下1億美元左右。
可見,在債市融資不但可幫助蘋果規避把資金從海外轉移回美國而產生的重稅、減免所得稅,炙手可熱的債券又可以輕鬆取悅投資人,何樂不為?
更多精彩文章,請看:亞馬遜最大勁敵!一窺樂天攻美的「日式策略」;「Kickstarter」大戰「好萊塢」!獨立製片能靠網路募資擊倒百年電影工業?;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主導iOS 7新介面,不再賈伯斯的「庫克風格」正式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