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大腸癌末期 正規治療還有救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5.03 00:00

「大腸癌末期!」很多人一聽到醫師這樣判定,就想放棄治療,不過在三年半前被宣判只剩三個月壽命大腸癌末期的沈小姐繼續治療,現在已經康復向大家宣導重視健康,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強調,沈小姐最重要的是沒有聽信偏方,兩次都是採取正規治療,終於重獲健康。

不菸也不酒的沈小姐每年都還定期健檢,說有壞習慣,也只有偶爾熬夜而已,26歲那年有天覺得肚子悶痛就醫,初診以為是吃壞肚子,但後來她皮膚變白,連下眼瞼翻開來都是白的,求醫檢查發現血紅素降到4點多,白血球超高、癌症指數也瞬間飆高,趕快進行大腸鏡檢查。

沈小姐說,一開始醫師說是大腸癌第二期,馬上安排開刀,醫師也說癌細胞清得很乾淨,後來還持續做了半年的預防性化療,雖然化療很不舒服,但她還是按時治療及回診服藥,療程結束,原以為可以得到「癌症清除」的好報告,沒想到醫師告訴她:腹膜有十公分的腫瘤,是末期,已經轉移到淋巴和肝臟。

後來沈小姐轉院,不管醫師默默評估她僅剩3個月壽命,人生走到盡頭的講法,除了繼續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她決心調整生活步調,以前最愛吃燒烤等大餐的她,調整成吃簡單、時令的蔬菜水果,三個月後,她的腫瘤縮小成兩公分,而且轉移也不見了,醫師幫她開刀切除,恢復健康後,現在她30歲了,仍維持健康的生活。

王輝明表示,台灣每37.4分鐘就有一人被判定罹患大腸直腸癌,而且罹癌年齡平均只有50到69歲,而且有年輕化的現象。雖然大腸癌罹患率高,但王輝明提醒:大腸直腸癌有得救,即使是晚期,甚至被判定為末期,如果能遵從正規治療,多半患者還有機會治療存活,甚至還有人能幸運治癒。

以沈小姐的電腦斷層來看,王輝明說,當時她腹腔內10幾公分的腫瘤,如果以過去醫師的觀點來看,會覺得「不可能活到現在」,但事實證明,沈小姐即使第一次採取正規治療未治癒,第二次仍未聽信偏方而接受正規的化療及標靶治療,終於還是讓她戰勝癌症。

王輝明提醒,大腸癌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通常都有長達數年,甚至是十幾年的癌前病變息肉,經過十多年才癌化成大腸直腸癌,因此他提出防腸癌「三不一沒有」的健康觀念,1不:減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2不:不偏食,特別要注意蔬果五七九,3不:不忘記例行健康檢查與積極接受正規治療的觀念。

王輝明說,大腸癌最主要的關鍵是吃太多肉,動物性脂肪只要經過150℃高溫煮超過兩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物苯芘,而動物性胺基酸經高溫也會產生異環胺致癌物,尤其是紅肉及香腸等加工肉品。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過去他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當時遇過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只有19歲,這位男性患者從15歲就翹家到酒店打工,天天把威士忌等烈酒當水喝,19歲時突然覺得身體很不適就醫,檢查便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可見得飲食非常重要。

糠榮誠除了建議民眾維持蔬果五七九以外,也提醒民眾把下午茶愛喝的咖啡、茶,或是可樂、含糖飲料等,以新鮮蔬果汁取代,西點零食則換成蔬菜棒及水果,五年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特別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以及高雄三家大型醫療院,特地於母愛光輝的五月,舉辦「歡馨腸愛健康GOGO」,活動將於19日開跑,號召全國子女陪同母親參加「歡馨腸久,腸癌防治活動」,參加健康篩檢活動與園遊會,讓媽媽們過一個溫馨而且健康的母親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