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2013成龍溼地藝術節主題─「餐桌上─ 年年有魚‧生生不息」

大成報/ 2013.05.03 00:00

( 大成報記者陳昭宗‧張立明/雲林報導 )

第4屆「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2013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國內外6位環境藝術家,分別透過自己的創作,共同呼籲大家關注成龍村及溼地的環境特色及環境議題。

今年參與計劃的6位國內外環境藝術家的創作即將完成。這些具有社區環境藝術創作經驗的藝術家們,將利用 4日下午及5日全天,在成龍溼地自己的作品前,和大家面對面,談論創作及所關切的環境議題。現場同時有志工發起的「唱遊溼地」音樂會,等著與大家不期而遇!

4屆的「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今年的主題與雲林縣政府的農業博覽會相呼應,與大眾談論「餐桌上」海鮮食材與環境的議題。因為成龍村所在的雲林縣口湖鄉,為台灣養殖業的重鎮。

德國的藝術家 Michael Rofka 創作了一件足以讓人進入的大型創作「虱目魚」,帶大家透過此區魚塭裡重要的工作魚種,來重新檢視溼地及周邊的環境;而台灣藝術家邱國峻亦以「年年有魚」,傳達出以養殖為業之村民們的期待;荷蘭的藝術家 Johan sietzema 則以熟練的植物編織技法,表現蘆葦叢裡的魚簍,及成群小魚悠遊的意象。

此外,台灣的藝術家康雅筑及義大利的 Giorgio Tessadri 則分別以「訂位」及「元素」強調自然界中太陽及其他各元素間環環相扣的關係。美國的藝術家 Michele Brody 則因為親身經歷了去年桑迪颶風癱瘓紐約之苦,而有了「水餐桌茶坊」的靈感。所有藝術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不會傷害環境及野生物的自然素材及回收材料。

教育處社教科長陳怡靜表示,透過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的辦理,帶動全村參與,並藉由工作假期志工的辦理,讓更多台灣各地的年輕人能深入了解成龍溼地的環境特色及所面對的環境議題,2013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一樣有著國內外藝術家、志工與居民合力,完成的美麗作品,開啟漁村的新想像。這個屬於台灣的藝術行動,也在許多場域展開。歡迎大家有空來走走,以藝術為名,接觸自然的漁村,體會動人的陪伴故事。

國際策展人艾婕音(圖三)表示,這次藝術計畫除了要感謝許多提供工具、勞力及食物的村民外,還要感謝參與「來去鄉下住一個月」的志工們的幫忙,讓今年格外立體及大型的創作,可以在短短 20 多天、多雨的時間裡完成。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主任亦表示,這次參與徵選的志工,有許多人即使未獲選,仍然熱情地抽空前來協助,讓許多藝術家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本周末開幕活動期間的下午,也將有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的吳秋憶和同窗好友組成的「走唱人聲」樂團,帶來從古典到現代的經典名曲,要和大家一起唱遊溼地!

錯過上周社區藝術酸甜苦辣分享會,但仍想更了解環境藝術、社區藝術的朋友,可以把握 4日下午二點到五點、5日上午十點到十二點、下午二點到五點的時間,到成龍溼地和藝術家及策展人走走聊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