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找自由的路:當知識與財富陷迴圈

立報/本報訊 2013.04.30 00:00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4月底,周末假日的上午,在雲南一所山區的中學裡,和珍珠、雀萬英、高玉芳還有其他留校的同學們一樣,像往常地整理打掃自己的宿舍、食堂打飯、準備課業,在「節約用水」的標語提醒下蹲在地上,用手搓洗著自己的衣服然後掛起晾乾。雲南近年乾旱,明顯影響了常民生計。從小住校 難得回家留校的同學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家一趟,得多出不少開銷。在偏鄉資源整併、小校裁併的政策下,國小開始住校,是偏鄉學子的共同記憶。沒有公車?那就出車資搭便車吧,沒有便車也出不起錢?那就靠雙腳來回走。山間小徑可容錯身、沒有詭異林木分歧道路,已經是明朗歸途。路上可沒有便利商店、抽水馬桶、書店。■住校一切得自行打理,包括用手洗衣,無論天寒或晴朗。(圖文/呂淑姮)在這遇見「和」姓者幾乎都是納西族人,也是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之一。隔一座山或一條河,另一族人的自治區就以大山為界。在雲南麗江市玉龍縣黎明鄉黎明中學任教的和雲林,他和他的學生有著相似的成長環境。走幾公里的路翻山越嶺上課、交不出學費、對於上課學習的渴望和罪惡感,還有家中親人令人擔憂的健康。「打擊中輟」無論在台灣或大陸,都是同樣的校園課題。在社會福利團體工作的和金妮領著台灣到訪的工作夥伴,說起台灣在學生試卷或旅遊節目裡才比較有機會出現的名詞:地理上的,有金沙江、長江、怒江;人文族群的,有納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時事類的,麗江古城光觀區前些日子大火、著名景點黑龍潭乾涸、麗江大理高速完工後通車僅需2小時。離家愈遠 代表愈成功才說完人與水的諸多關聯,走進教室,就看見初三學生桌上抽屜裡堆疊擺了滿滿的課本幾乎像小山一樣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學生的語文課抄寫默了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從那時到現在,人們的目光和方向其實沒有太大變化;長江下游近海的蘇杭天堂,以及巴山楚水的「淒涼」,大山裡的人們還在努力朝著脫貧這個大目標前進。▲雲南麗江黎明鄉少數民族以傈僳族、納西族、彝族、漢族為主。(圖文/呂淑姮)黎明中學校長同樣身為少數民族,白族的李麗昌帶著學生在校園籃球場前排好,展現屬於少數民族女性的特色服飾,吸引台灣媒體目光。球場背後牆面上大字標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改變命運、人才決定發展、知識創造財富、學習充實人生」。李麗昌說,黎明中學學生在初中畢業後考高中職,是百分之百考上,只有極少數因為家境或對求學沒有興趣,才會選擇不繼續念書。考取職校者,學生多半會選擇汽車修理、餐旅管理,對於就業才有幫助。「成績越好的,到外地念書、或者離開雲南省的機會越大。」李麗昌說。即使畢業之後就在當地工作成家,與家鄉距離越遠,「那麼也好吧!這也代表學生脫貧成功了。」校長淡淡地說。在這平均海拔3千公尺的高原裡,不分族群的,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未來有很類似的期望:好好念書,畢業後考上公務員、上下班時間固定、不用下農地務農……。但學費和生活費,不能以傳統生活方式的「以物易物」來交易,孩子的每一步路,都得用金錢鋪成。沒有財產,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不能有財產──如果教育是獲得可被認證智慧(學歷)的方式,在這個看起來像輪迴循環的圈圈裡,教育和經濟改變了甚麼樣的命運,得繼續探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