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民進黨進入兩岸政策論述的戰國時代

美麗島電子報/藍立弘 2013.04.30 00:00
謝長廷訪中返台後,民進黨對兩岸政策的關切進入「沈澱期」,但近來似乎有了「沈澱後逐漸發酵」的趨勢。首先是蘇貞昌訪新加坡,希望建立與中國的對話管道,接著是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開始出招。黨內重量級人物在中國政策的論述上,顯然已經正式進入戰國時代。

最近一波發動議題戰的,是在台灣民主守護平台協會的研討會,蔡英文重要的幕僚姚人多表示,民進黨的困局在於,「無法提出替代九二共識的政策,又無力阻止中國因素繼續影響台灣選舉」,「台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雖說這並非姚人多第一次做出類似發言,但時機敏感下,此番發言立即在綠營內部引起極大波瀾。而在同一場研討會上,蔡英文基金會的社會力發展中心主任楊長鎮也主動表示,黨內青壯派立委已經開始串連,計畫在5月全代會上,提出兩岸政策新宣言。

在楊長鎮積極奔走下,黨內親蔡英文的不分區立委,陳其邁、蕭美琴、鄭麗君等緊接討論宣言內容,初步定調「台灣與中國不可能永遠排除談判協商的可能性」,「在中國民主化之前,台灣無法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獲簽署和平協議」的兩大原則。儘管從內容看,這兩項原則卑之無甚高論,但「投石問路」,看台灣民眾和中共反應的企圖仍十分明顯。而針對這諸多動作,蔡英文本人均未出面表態是否為其授意,最多只是低調回應,「幫助她的人」有很多不同想法,並強調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另一方面,蘇貞昌就任黨主席以來,內外議題不斷,但兩岸政策始終不在蘇貞昌關切的排行榜之上。但隨著夏天將前往美國替駐美代表揭牌,也到了蘇貞昌提出兩岸政策的時機,也使得內部的中國政策論述之爭競爭達到高點。在可見的未來,蘇貞昌已經不可能再迴避這個問題。

只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對於兩岸政策就處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1998年許信良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曾經舉辦過「中國政策大辯論」,確立了「強本西進」的兩岸交流原則,但當時的中國政策論述百花齊放,竟成曇花一現。此後15年,「強本西進」早成空語,民進黨內除了抱著「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個神主牌,並沒有更進一步的兩岸政策論述。

這也讓民進黨不論執政還是尋求執政,都一次次嚐到苦果。尤其在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在馬英九政績乏善可陳的情況下,仍慘輸80萬票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無法說服民眾民進黨確實有處理兩岸政策的能力。蘇、蔡、謝都曾經親身投入總統大選,也都是民進黨缺乏兩岸政策論述的「苦主」。只要稍具理性,對重返執政具有企圖心,都會尋求任何可能的方式,突破現有的兩岸政策框架。謝、蔡陣營競逐表態,也是基於這些因素。

只是民進黨中央能否扮演當年「政策交流平台」的角色,仍是這一波「兩岸政策論述戰國時代」能否有實際成果的關鍵。假如黨中央仍執意抱殘守缺,或者為了政治因素粉飾太平,這些可能對民進黨產生結構性、建設性改變的意見,仍可能因為被「河蟹」而一事無成。無論是否提出自己的論述,黨中央都應該積極面對民進黨在兩岸政策脫胎換骨的契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