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吳光庭/那些年我們辦過的雅砌

欣傳媒/江蕾/台北報導 2013.04.30 00:00

你想像中的《雅砌》雜誌是甚麼樣子?時尚、雅痞、潔白明亮、總是介紹一些看起來動輒百萬的室內裝潢?「雅砌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創刊總編輯吳光庭說。雅砌雜誌在1990年正式發行,90年代台灣剛從肅穆的環境中解嚴,像個剛學會走路的幼童,從禁忌的牆裡爬了出來,視野的高度一下寬廣了許多,很多人都思考著要如何延續這份活力。吳光庭當時任教於文化建築系,正好有人問他「要怎麼樣辦好一份雜誌」,於是吳光庭就趁著這個機會,辦了一份「不只給建築人看的建築雜誌」。在那個台灣錢開始淹腳目的年代裡,他要告訴全台灣人,建築跟很多事情有關,當你覺得這個地區的建築出了問題時,往往是社會出了問題;建築物不僅僅是一個型態,更是文化、社會與生活的全面觀照。雅砌雜誌一開始買了香港《ARCH》英文雜誌的版權,所以試刊第一年,少部分的內容必須採用《ARCH》翻譯後的中文版,其他則是台灣編輯自己產生。總編輯吳光庭在這部分的編輯自主權中,做了很多創舉,雖然雜誌名字聽起來十分的建築,但是他在雅砌裡介紹電影、郵票、景觀..等等看似與建築無關的議題,同時也開發了一些輕鬆有趣的單元,比方以「人物」的角度出發,剛好當時李祖原在辦個展,因此就陸續企畫了李祖原、劉祥宏等建築師的專訪;另外,為了貼近非專業建築人的生活經驗,雅砌還採訪楊德昌、張毅等名人的住家空間,藉此「窺探」他們對生活的想像。雅砌的社會性還不僅只於此。當時主張廢除國民大會的學生運動在中正紀念堂展開,也成為了雅砌的主題。一般人會很納悶,建築雜誌怎麼會跟學運扯上關係?吳光庭說「甚麼事都跟空間有關,『抗爭』當然也是」。於是,野百合學運登上了雅砌,編輯們試圖為解嚴後的台灣人解構充滿威權象徵的紀念堂,讓讀者了解學生們如何以肉身創造出抗爭空間、進而賦予「廣場」新意義。除了抗爭空間之外,雅砌還製作了幾期即便在現在看來也極為前衛的專題,像是刊登了總統府的平面圖、報導以計程車司機休息站為畢業設計的學生作品,「這種事早幾年發生,警總就帶人來封雜誌社了」吳光庭笑說。之後雅砌雜誌就報名了金鼎獎的徵選,吳光庭一開始從沒想過會得獎,畢竟以往得到金鼎獎的出版品都是像光華、幼獅月刊「這種雜誌」,當他在國父紀念館受獎、從林衡道手中接到獎盃的那一剎那,吳光庭說「我覺得台灣真的解嚴了」。雅砌再怎麼成功,還是得接受商業社會的檢視。當時市場上沒有任何相似類型的雜誌,對此,雅砌當時所屬的華尚集團的廣告業務十分傷腦筋,「因為廣告很難賣」,相較於同集團的《bazaar》、《君子》等雜誌的定位分明,雅砌因為談的不單是「建築物」,又不只是消費性的生活雜誌,所以廣告銷售一直不好。有一次吳光庭被公司董事長叫去開會,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財務報表」長甚麼樣子,董事長指著報表問他「你們甚麼時候可以開始賺錢?」其實以當時的廣告狀況,大概再幾個月就可以收支平衡,可惜在集團的商業思考下,等不了這幾個月。公司希望雅砌可以轉型,變成純粹室內裝潢設計的雜誌,吳光庭說「那顯然不是我們想做的」,或許第一代的雅砌編輯都還有學院派的包袱,這些堅持「造就」了20期之後的「編輯總辭事件」。創刊編輯之一林芳怡回憶,最後因為編輯理念實在無法達成共識,整個雅砌的編輯部「忍無可忍,決定集體辭職」。編輯總辭後,公司只好請集團裡別的雜誌編輯接手,想當然耳,雜誌走向也大轉彎,沒想到因此有原先的訂戶打電話到雜誌社要退訂,甚至有人特地去光華商場的舊書攤想買前20期的雅砌,這對公司來說,無疑是打了一記大耳光,所以公司在惱羞成怒之下,把前20期的雅砌全部銷毀!吳光庭笑說「所以如果你現在有創刊前20期的雅砌,應該可以賣到好價錢」。吳光庭回憶起這段往事,難掩驕傲的說「20期差不多是一年十個月的時間,感覺像又當了一次兵,最後拿到了一個金鼎獎勳章」。或許,對「老雅砌」人來說,就像抗爭空間裡的學生們一樣,已經用自己的行動,重新形塑了自主的意義。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