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謝長廷缺席後的台獨委員會

美麗島電子報/吳子嘉 2013.04.30 00:00
差點吹熄燈號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近期突然迴光返照,原本拒絕跟牌的游錫堃態度逆轉,同意加入,讓中委會終於有機會擺脫「凍結」的命運。然而,綠營中被視為改革、務實路線代表人物之一的謝長廷,截至目前為止仍堅持拒絕加入,背後雖有其複雜因素,但此時的他,有必要慎重思考「沒有謝長廷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終將演變成台獨委員會」的現象,對黨究竟是利還是弊,或許他真該拋開個人恩怨,回頭好好再想想。

在呼籲謝長廷應重新思考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前,得先釐清蘇貞昌主導的中委會,為何會讓黨內產生巨大質疑。

去年十一月,蘇貞昌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時,將說好的主委職務,臨時從謝長廷改為自己,讓雙方原本就細如絲縷的信任度,徹底斷裂,部分綠營人士更批評這種「卡謝堵蔡」的動作,有失主席格局。

當時,原打算以勢逼人的蘇貞昌,吃定謝長廷或游錫堃等人,就算內心再怎麼不滿,都還是得忍氣吞聲、隱忍入會,萬萬沒料到對方竟會接連拒絕跟牌,尷尬處境,還一度被呂秀蓮嘲諷「主席這張牌打壞了」。

對蘇而言,謝、游的出走,無非是一大挫敗,因為這等於宣判中國事務委員已經不可能發揮「整合派系主張」的功能,甚至讓該委員會淪為可有可無的邊緣組織,蘇貞昌自許的「桶箍」名號被徹底打了一巴掌,在在使得中委會陷入是否有必要繼續存在的問題當中。

然而,儘管人還沒找齊,日前民進黨中央卻已開始準備在五月時舉辦第一場會議。背後原因眾說紛紜,但熟悉內情的人都曉得,這一切,無非是即將在六月初赴美訪問的蘇貞昌,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才不得不臨時抱佛腳,趕在出訪前召開會議,替自己備齊「兩岸口試審查資料」。否則,如果他到美國時,兩岸作業還是一片空白,恐怕這趟出訪到頭來只會剩下「觀光意義」,白忙一場。

進一步來說,目前仍不放棄爭取二O一六總統大位的蘇貞昌,此行赴美的最大任務,就是向美方說明他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並能積極扮演台海和平的締造者,而「佐證資料」,就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

也因此,就算中國事務員會的人員尚未敲定,組織定位也很模糊,但蘇貞昌為了準備面試資料,也只好用「有比沒有好、遲到總比不到好」的心態,硬著頭皮趕在六月前搭好台子,好呼攏美國人。

這種把嚴肅的兩岸事務機構當成「妝點個人門面」的態度,確實引起黨內不少人的反感。但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蘇貞昌的算盤雖打得精,近來與陳水扁愈走愈近的他,要獲得美方的信任,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為對美方而言,處理兩岸事務的最大夢靨,就是當年扁執政時期的搖擺與動盪,小布希甚至引用美國三字經「Son of a bitch」來表示對扁的不滿與憤怒。

即便是時至今日,幾天前薄瑞光依舊毫不掩飾的批判扁的政策對美國造成困擾,他對扁的感覺「很複雜」;甚至,薄瑞光還在同一場合,讚揚馬英九上台後台美關係已大幅改進,美國政府及企業都歡迎樂見這樣的情況,言談之間,充分暗示他對民進黨的質疑。

沒想到,才準備啟程前往美國面試的蘇貞昌,卻又跑到台中培德監獄,要求馬政府盡速同意保外就醫,爭取扁支持之心態昭然若揭。

雖然聲援扁的醫療人權並無可厚非,但在扁轉入培德隔天,蘇貞昌就排開行程,專程前往監獄探視;這些動作,徹底表現出扁對他仍有極大的影響力,看在美方眼裏,當然會懷疑這樣一位可以被扁操作的人,是否有可能又會在兩岸議題上扮演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同時,蘇貞昌的「可預測性」,更隨著這兩件事情被打上負分,讓民進黨的執政路又遠了一里路。

回過頭來看蘇貞昌主導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在先天動機不良,後天派系失衡的情況下,還有機會達成整合派系主張、擬定黨內兩岸政策、促進兩岸交流的目標嗎?答案肯定是悲觀的。

所以,對謝長廷而言,離開中國事務委員會後,並無礙他續走維新之路的決心。但是,如果放大格局來看,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正面臨三個重大議題,第一是兩岸互設辦事處,第二是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第三則是台商及產業的輔導協助,站在國家利益來說,國共在研擬兩岸政策發展的過程中,若缺少在野黨的聲音,勢必讓某一群人的利益被忽略,這對有心執政的民進黨來說,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無奈的是,但在目前朝野互不信任的情況下,民進黨對於上述幾項兩岸事務卻是毫無置喙空間,使得兩岸話語權注定被國民黨繼續把持。更甚者,當前情況已是如此,很難想像深綠色彩濃厚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一旦開始運作後,會不會更加確定民進黨只剩下「唱黑臉」的角色?

民進黨之所以能成為最大在野黨,關鍵在於這個黨始終有著「互相漏氣求進步」的特質,但即將運作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卻是一出生,就少了這個基因。試想,反中的蘇貞昌、主張一邊一國的游錫堃,及目前有意迴避兩岸議題的蔡英文,真能讓外界期待三人能討論出什麼樣令人驚豔的結果嗎?還是只會淪為一言堂呢?

尤其,在游錫堃同意加入後,黨內開始有人說「沒有謝長廷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就是台獨委員會」,這句話雖帶點玩笑味,但卻也有幾分真。

畢竟就現實來看,謝長廷主張的「憲法各表」,及近期他有關「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必須讓美國接受、中國能忍受」的談話,確實是目前民進黨內相對務實、前進的代表性立場。所以,假如謝能進到委員會,當然有助於營造深綠、淺綠激辯的機會,創造黨內思維激盪的空間,讓黨的兩岸政策能在一進一退、一收一放的衝突過程中,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折衷共識,達成「民主進步」的結論。

更甚者,隨著七合一選舉到來,地方縣市首長候選人在選戰中,都將被經濟選民逐一檢視是否能提出「兩岸務實開放」的政見。假若黨中央無法適時回應,甚至以保守心態視之,害得前線綁手綁腳,這恐怕也不利於打贏選戰。

必須說,在蘇貞昌動機不純正的前提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確不被人看好。但是,當國家情勢演變至此,謝長廷真願意眼睜睜看著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從一年前的滿懷希望,到現在一步步走入黯淡嗎?

民進黨正處於兩岸轉型的分岔路,中國事務委員會能否成為改變民進黨的推力,還是只會是「門面」,看來就在謝長廷的一念之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