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客說客話:在檳榔林裡迷路

立報/本報訊 2013.04.28 00:00
■洪馨蘭隨著一期稻作在台灣南部已經進入結穗期,碾米廠的主人也打電話來告訴我們:5月下旬將會有大量的稻穀要進場礱穀。我們的拍攝小組馬上進入準備作業。高屏溪流域曾有三大穀倉,都在客家村落;一般碾米作業多依於稻米產地,因此,早期許多家族式碾米間分佈於聚落裡。然而,就在過去幾個月,我的研究小組走訪六堆地區的結果,家族式碾米間已經消失了許多。為了瞭解屏東六堆地區礱間快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小組推測與六堆稻作的興衰息息相關。其中,經濟作物(蓮霧、檳榔等)取代稻作,很大部分其重疊的正是六堆的客家地區。黃瓊慧的研究曾指出:1980年代以前,傳統的稻米、雜糧作物及特用作物,佔全年農產種植總面積8成以上,是屏東地區主要作物形態;之後稻米、雜糧作物及特用作物面積及百分比驟降,園藝類蔬菜、果樹作物轉而興起。1980年代後屏東平原稻米生產重要性產生巨大轉變,與1970年代末期政府實施稻田轉作政策直接相關。該政策檯面目的在調整稻米過剩狀況,之後更開始輔導稻田轉作,整個改變農業生產結構。轉作政策,使得屏東平原稻田面積快速萎縮,作物生產結構隨之改變。雜糧作物種植面積逐年降低,蔗作面積也隨之快速減少,相對地,蔬菜作物重要性在屏東平原是逐年增加。除此之外,蓮霧在1980年代後屏東地區蓮霧種植面積及產量佔全台8成以上;1990年檳榔種植面積暴增,更是取代各類果樹作物,佔全台1/4強。林育建的研究說明,最早是日治時期由一位外來閩南人到屏東地區收購檳榔開始,之後這位閩南人定居在當地,同時在當地找人手幫忙,這是檳榔作為六堆族群經濟很重要的起點。屏科大王貳瑞教授指出,屏東縣的檳榔產區集中在萬巒、竹田、內埔、高樹、長治、潮州、新埤、佳冬、麟洛等鄉鎮,這些區域是客籍住地,其中麟洛、萬巒、內埔、竹田更有9成以上的客裔人口,這4個地方加上長治、高樹、佳冬三個鄉鎮,幾乎就是與客家地區整個重疊。六堆依賴檳榔產業人口至少12萬人,檳榔產業的興衰攸關屏東客家地區的民生經濟。屏東客家地區何以投入檳榔業如此之盛?整理黃瓊慧的分析:她認為屏東客家庄經濟結構轉變過程中,除了對外交通便利使農家具有較多非農就業機會外,客籍農家也因重視教育,教育程度較高,易獲得農場外全職的工作,使得自家農地的經營已經不是一種維生必須的手段,而是一種增加收入的機會。我的觀察與看法是:客家人以讀書換取社會位階的族群使命,在當代社會流動機會增大之下,獲得相當的「成果」—正是在知識菁英大量出走之下,省工、低技術的考量,讓客家四鄉鎮農家選擇粗放種植的檳榔有了極大的意願。終年生長的檳榔種作排擠了稻作生產,使得稻米相關上下游產業已在六堆地區整個退縮;而崇尚透過讀書出仕的客家精神,或許間接地支持了這條族群產業發展至今的道路。所以矛盾地,耕讀傳家的「成果」也使得傳統的客家文化似乎就與發展主義合流,成了犧牲品。必須要做的就是不被崇尚出走文化的耕讀傳家以及發展主義牽著走。今日許多有志之士想要響應糧食危機議題,意圖重新振作六堆稻作,已經是難上加難的選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