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名家論壇》陳先才:漁業協議 日本用台灣扯大陸保釣後腿

NOWnews/ 2013.04.26 00:00
文/陳先才

日前,台日之間的漁業談判取得重要的進展,並簽署了相關的協議。島內不少人將之解讀為近年為台日關係的最大進展。

客觀而論,台日漁業協議的最大贏家是臺灣漁民,因為未來臺灣漁民的捕魚範圍更廣,也不會再受到日本艦船的驅離和干擾。然該漁業協議也規定臺灣漁民不能進入12海浬的所謂日本行政權行使範圍內捕魚,更遑論登島。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從側面強化了日本實際控制釣魚臺的態勢。儘管如此,日本在此次漁業談判中確實對臺灣做出了很大的妥協,也是事實。

但長期以來,日本都信奉實力原則,從李登輝執政,再到陳水扁執政,臺灣與日本圍繞漁業問題就持續開展談判,前後經歷了16次之多,然都無法達成一致,反而在當前釣魚臺情勢高度緊張之際,台日之間迅速達成協議。這裏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日本願意從原來的堅持,轉而向臺灣有所讓步?

事實上,其原因當然很清楚,既非對臺灣在日本311地震捐款最多之饋贈,也非北韓局勢緊張所致,而是在於兩岸關係的快速改善,特別過去一年以來中日之間圍繞釣魚臺主權爭議所展開的緊張博奕。這才是日本願意向臺灣有所妥協的關鍵所在。

客觀而論,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當局奉行親日政策,臺灣與日本關係相當密切,而馬英九時代,台日關係相對有所降溫,這也是事實。但問題是日本在日台關係最為親密的時候,不理會臺灣,反而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臺灣政府和社會保釣立場有所提升的時刻,日本卻願意讓步與妥協,這種現象其實並不令人費解。

世人對日本的動機當然清楚。因為日本在釣魚臺問題上面臨越來越多中國大陸的壓力,日本當局不願意同時面對來自兩岸的保釣壓力,又不願意看到兩岸聯合保釣局面,甚至還希望利用臺灣來扯大陸保釣之後腿。這才是日本背後的真實考量。

釣魚臺問題之所以近年來越演越烈,其關鍵因素還是日本這幾年不斷加強對釣魚臺的實際控制措施,特別是去年的國有化行動,完全是對釣魚臺的現狀變更,這當然會引發兩岸各方,特別是民間社會的強烈反彈。

因此,釣魚臺當前局勢的緊張態勢責任完全在於日本的單方面行為,而事態出現後,日本方面並不願意回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特別是安倍上臺以後,其在釣魚臺問題上奉行更為強硬立場。這是釣魚臺情勢至今無法降溫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方面企圖透過分化兩岸合作保釣,從而達到化解其在釣魚臺風波的被動境地。事實上,日本策略成功的機率並不大。

一則,當前日本的最大問題是不願意承擔導致釣魚臺局勢升高的責任,反而把釣魚臺衝突的責任推給中國大陸,並汙稱中國大陸在改變釣魚臺情勢,正是由於日本方面不願意真正面對問題,這才是釣魚臺局勢不斷升高的原因所在。

二則,儘管日台漁業中有擱置主權之爭議,然臺灣民間要求保釣的聲勢卻無法阻止,這也是日台協議無法產生效能的地方。臺灣當局也強調並非放棄對釣魚臺的主權主張,未來臺灣保釣人士赴釣魚臺宣示主權及登島行為等舉動自然無法避免,同時,雖然台日間簽署了漁業協議,但具體落實與執政中仍然面臨諸多的挑戰,特別是臺灣當局仍然面臨漁民要求護漁之壓力。這都會對台日關係有影響。

三則,雖然臺灣與日本就漁權達成協定,但並不會對大陸繼續捍衛釣魚臺主權所採取的行為產生絲毫的影響,大陸在這方面不可能會遷就日本,更不可能讓步。

四則,雖然臺灣最終如願與日本簽署漁業協議,但可能因為日台漁業協議而引發出其他事情,從而對兩岸關係有所影響。例如臺灣方面表態稱要驅趕進入台日漁業協議範圍內捕魚的大陸漁民,這就意味著在漁汛期,兩岸漁民極有可能在釣魚島的海域發生捕魚糾紛,這自然會破壞兩岸關係的大環境,這對臺灣來講,也並非好事。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陳先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更多精彩政治評論,請上美麗島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