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大自然的力量何其大 孫維新館長交大說故事

台灣好新聞/ 2013.04.24 00:00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交通大學校長講座24日邀請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以「自然的力量─從生物、大地到星空」為題進行演講,從白堊世紀到921大地震,透過故事說明大自然玄妙而真實的力量,讓在場師生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

孫維新館長表示,「學習」與「分享」是他希望傳達給在座同學的信念,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喜悅,「許多人對科博館的印象就是一棟舊房子擺放著舊東西,然後一切越來越舊」,但擔任館長的這兩年,卻是他最富足的日子,發現了學習的喜悅、發現了學習的趣味,他期許學生們不為考試、不為升學的自我學習,挖掘這份富足的喜悅。

孫館長談到人類發展「科學」去了解「自然」,依大自然的定律去改變「人類」的生活,自然、科學、人類形成一種循環,環環相扣、互相牽引。因此,他鼓勵學生走入環境了解自然,不將生活侷限在城市中,城市只是世界的百分之一,雖然是文明所在,但不進入自然環境,就無法理解未來,更無法讓下一代面對環境急遽改變的難題。

孫館長舉例指出,科博館正展出年度大展「從龍到獸-大滅絕與大演化」,白堊世紀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恐龍如何滅絕、哺乳類如何興起成為學者研究的重點。恐龍巨大、強壯的外型似乎驗證了「適者生存」的道理,但最終還是敗給了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六千五百萬年前,當恐龍看到從外太空飛來的隕石,心裡一定想著『Oops!』然後在臉書上發狀態『完了完了』,而哺乳類就在一旁竊喜按讚,當時的適者就在彗星襲擊下滅絕,展開哺乳類時代,所以適者生存不正確,『倖存者生存』才是王道!」妙語如珠讓全場師生哄堂大笑。

孫維新館長同時以圖片展示921大地震車籠埔斷層,當時地震帶來嚴重傷亡,但是沒有地殼運動,台灣就不會存在,大自然的力量為環境帶來巨大的變革。孫館長也說,科學是一種生活態度,雖然無法防止災難的發生,卻能透過歷史經驗讓我們趨吉避凶;人類總是擔心世界末日的到來,卻忽略了人類的出現成為許多動物的世界末日,期望學生能反思人類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