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Abode of Chaos/Flickr
「基因專利權」該屬於誰?
試想,有天某家公司聲稱擁有你身體裡某一段基因的專利權,只要是那段基因所表現的遺傳特徵能夠做為診斷依據,你看病時都得為此付出一筆授權費……等等!這商業模式聽起來不太合邏輯,你怎能替存在我體內的東西申請專利呢?
不過這是確實存在的案例,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所紀錄的23,688個基因序列裡,其中有4,382個基因至少涉及一個以上的專利,絕大多數的專利都與人類癌症基因有關。
這也就是Myriad基因科技公司(Myriad Genetics)與美國分子病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至今纏訟於美國最高法院的原因。
Myriad基因科技擁有BRCA1與BRCA2這兩項攸關早發性乳腺癌與卵巢癌的基因專利,任何女性想要檢測自己是否有罹病風險,就必須採用Myriad基因科技的方法,並且為此付出數千美元代價。
在「基因是否能夠受專利保護」的辯論中,美國民權聯盟(ACLU)與旗下的科學家(編按:代表分子病理學協會與病患)主張,基因訊息的任何一部份都不應該被註冊為專利,因為這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的物質,就像是氧氣或是樹葉一樣,不能被任何人宣布財產權。
但Myriad基因科技的律師辯稱,基因片斷並不存在於自然界中,該公司為純化、分離該段基因付出相當大的努力,理當擁有專利權。
基因專利會阻礙交流還是鼓勵創新?
當生命醫學像是資訊產業一樣築起專利壁壘,某些專利大廠可能會迫使病人付出高昂費用而影響他們接受治療的權益、學者也必須對研究的課題繳納權利金。更糟糕的是,專利寡佔會讓大者恆大,嚴重阻礙研究發展最需要的資訊交換與流通。
基因分析公司SV Bio的執行長兼Navigenics的創辦人史戴芬(Dietrich Stephan)就表示:「基因專利會讓醫學研究窒礙難行,我們該做的應該是替病患與醫生提供源源不絕的資訊,而不是對醫療行為套上專利的枷鎖。」
就如同醫藥界常爭論,為了公益是否應該將研究成果公開一樣,Myriad基因科技主張,如果這類的研發不能享有專利保護,企業將會對投注資本在科學研究上缺乏意願。業者已投入經年累月的時間與數百萬美元的經費將付諸東流,長遠來看會扼殺創新與發展。部分法官似乎已採納這種說詞。
但史戴芬也回敬,「真正該被專利保護的並非是基因本身,而是那些能夠讓發現某些遺傳疾病傾向更快、更好的檢測技術。」他認為,這才是促進市場進步的動力。
今年六月,最高法院可望作出判決替這項具有指標性的官司劃下句點,然而,可預期的是這將僅是一連串基因資訊所有權之爭的開始。
史丹佛的生物工程學家,同時也是基因開源碼擁護者的Drew Endy表示,「在不久的未來,科學家、醫生、企業與律師除了爭奪基因序列的專利權,爭議也將擴及到該段基因資訊的用途。」因此我們將迎向一個萬物都有基因專利權的「反烏托邦」未來世界。
這就像是音樂與軟體產業帶給我們的慘痛經驗,這段路途走起來絕不輕鬆。
更多精彩文章,請繼續閱讀:美278家大型企業上書最高法院,聯手力挺同性婚姻;週歲開源碼子公司沒沒無聞,微軟開趴慶生宣誓開源決心?;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卑鄙」程式競賽警告資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