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姊姊的守護者」台灣兒童血癌治療獨步全球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4.23 00:00

包括「姊姊的守護者」等很多感人的電影中,常可以看到裡面的小主角罹患血癌,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教授梁德城說,俗稱血癌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平均每四個癌童就有一人是血癌,馬偕醫院研發的最新治療方式,不只提高治癒率,七年復發率只有1.4%。

梁德城說,過去因為放射線鈷六十治療兒童血癌的效果卓著,很多醫院都採用鈷六十治療,但自1999年起,因為臨床發現放射治療常使病童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智力受損及腦瘤等不良後遺症,當很多醫院還在用鈷六十時,馬偕醫院就全面改成只用髓鞘內注射抗癌藥物。

髓鞘內注射抗癌藥物治療兒童血癌的效果也很好,不過醫界觀察到,一開始就採取注射抗癌藥物時,部份癌細胞會躲進中樞神經內,可能會把血液中的癌細胞帶入腦部,或是在治療多年後才再復發。

梁德城說,他們改良注射方式,當發現血癌病童時不急著注射化療藥,而是先用吃藥及打針的方式讓病童血液中血癌細胞消失後,再進行第一次髓鞘內注射。可使中樞神經內血癌細胞大幅減少,避免直接進行髓鞘內注射,可能把血液中的癌細胞帶入腦部,反而加重病情的副作用。

而該院累計治療152位病童,追蹤至今成效卓著,除了近九成的病童得以治癒外,也無單獨中樞神經復發的病例,合併中樞神經復發的案例七年內只有1.4%,因此此法自2009年起已成為全國醫界對血癌病童的治療方針。

而「馬偕紀念醫院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的中樞神經預防性治療之長期成果」,也在去年12月獲選為國際血液病學界最高等級的「美國血液病學會年會」壁報論文,並獲得日本、美國及荷蘭等重量級學者的讚許。

不過該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希哲表示,血癌的治療得以持續進步,原因之一是醫師可以根據治療初期,骨髓中微量殘餘血癌細胞量,來預測復發機率,並調整治療療程,若微量殘餘血癌細胞愈早達到萬分之一以下愈好,但是目前這項檢測健保未給付,每次光試劑等材料耗費即需兩萬元以上,對弱勢家庭是很大的負擔。

因此梁德城及劉希哲師呼籲各界善心人士踴躍捐輸,贊助血癌病童使用微量殘餘血癌細胞監測,提高病童的治癒率。【延伸資訊】馬偕醫院社會服務室:(02)2543-3535#248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