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館展名「這不是一座台灣館」老共最高興啦!

自由時報/ 2013.04.16 00:00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

記者凌美雪/特稿

在持續的質疑與爭議中,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昨天由策展人呂岱如親自說明展覽樣貌。

呂岱如共邀請三組藝術家,其中,德國的白伯恩作品〈時托邦〉,以二次大戰最後一名投降士兵高砂義勇隊的阿美族人李光輝,以及在萬里和台北市區的未來屋(Futuro,又稱飛碟屋)建築、默片電影解說員辯士等影像聲音裝置,開展對於歷史書寫的思考;許家維作品〈鐵甲元帥〉則透過影像、裝置、短篇小說等形式操作多層次的敘事,以追溯青蛙神鐵甲元帥的出生地以及在馬祖流亡的現居島嶼,交錯今昔,探究神話、庶民文化的記憶與認同。

以凱特里娜.色達為首的作品,就呂岱如的說法,是以捷克今年也沒有國家館為鏡像,企圖隱喻台灣館在威尼斯雙年展不是國家館的政治現實問題。(筆者按:捷克館並非不被承認為國家館,而是因與斯洛伐克共用一個展館,經協調決定輪流使用,這屆輪到斯洛伐克,以此對照台灣在國際的地位與主體認同問題,簡直是不倫不類!)

呂岱如解釋,展覽概念軸心由描繪「陌生人」的形象展開,探問「我們」與「陌生人」之間的界線如何在主體化的認同過程中被部署與挪動,三組藝術計畫將掀開由不同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異化而生的陌生人形象,觸發文化認同的問題意識與觀點置換的網絡。

簡單說,就是由台灣策展人策劃的一個名為「這不是一座台灣館」的展覽,將在5月底赴義大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三組藝術家有二組是非台灣籍的「外國人」,其中一位來自捷克的藝術家,將在開幕期間於威尼斯88個別人的展館進行一項「這不是一個捷克館」的行動,企圖讓人找到「台灣館」。

策展人呂岱如說,此展覽軸心概念,是要探討我們怎樣度量與陌生人的關係……。

不知道讀者是不是一樣感到無法理解策展人的用心?也無法理解三組作品與展覽主題的關係連結?但因為北美館長黃海鳴宣稱自己很被說服,且表示或可透過這樣的策略,對台灣的主體認同,有不同、深刻的提問。

為免誤解,在此將策展人比文言文更艱深的結論全段照錄:「此計畫是為主體化的想像演練,透過否定修辭的動作,創造對當下時空多重敘事的能動性。並置的悖論揭露了敘事轉向的複雜性以探索疆界的觀念化過程,並製造新的動態以挪移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再度進入主體化的互文過程:『我們』與『陌生人』,以及標題(這不是一座台灣館)與背景(台灣館)所共譜的曖昧地帶。」

至於如何在威尼斯用「這不是一個捷克館」去找到「台灣館」?呂岱如說,必須保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