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族語傳文化 花蓮部大開課

立報/本報訊 2013.04.15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在「語言巢」之後,紐西蘭原住民族毛利人再度分享「Te Ataarangi」教學方式。花蓮部落大學執行長Sifo說,「Te Ataarangi」是毛利族人的話語,直接翻譯的話近似「運用彩色棍棒教學的方式」。去年來自紐西蘭毛利族的學者在台灣與各地的族語教師一起研習,分享毛利族的「Te Ataarangi」,它是一種用許多彩色的棍棒來做出變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邊玩、一邊動手、動腦筋發揮創意的同時,訓練語言能力。Sifo舉例,用一根藍色的棒子代表數字「一」,老師不直接說「一」,但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自然地學會數字。翻譯太多 影響成效「學語言不只是教和學的過程,族語學習時,如果有太多翻譯,效果不會太好。」Sifo提到去年曾有位外籍大學教授想學阿美族語,但上課時,授課教師使用了8成中文、2成阿美語,結果教授上完課後分享:「我的中文變好了,但是沒有學到太多阿美語!」Sifo說,成年的學生要學習語言,通常都會碰到這個問題:課堂間的翻譯太多,無法營造單一語言環境。早前也是師法毛利族「語言巢」概念,例如台北市原民會推動多年,提供學齡前孩子家庭中全族語環境,從家庭中建立最直接的母語培育基地。此次花蓮部大希望嘗試「Te Ataarangi」,差別在於後者可以是一群青年學子、成年人組成學習團體,共同學習語言。理解文化 培養認同Sifo強調,「Te Ataarangi」的精神在於要求參與者對於本族語言,要有讓語言口語化、生活化的努力,在學習期間營造單一語言環境,更重要的是對於語言以及族群文化的認同,讓文化更有尊嚴地傳承。「不善使用族語的人,也就很難了解原住民知識的奧妙之處,別讓我們的孩子成為部落文盲!」Sifo說。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表示,「Te Ataarangi師資培訓課程」將於19日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在中區學習中心開課,地點在光復鄉林森路302號,馬太鞍加油站旁,歡迎有興趣的人一同來參與。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http://hicc.hl.gov.tw/bin/home.ph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