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心跳的聲音:「一生」功過的堅持與放下

立報/本報訊 2013.04.15 00:00
■張義東被告知,應該哀傷,要為佘契爾夫人去世,哀傷,這讓一些英國人感到困惑,他們憶起動盪困苦的童年,同時,另一些英國人也感到困惑,逍遙6年的前首相布萊爾,為何在此刻,向工黨領袖艾德.米勒班拋出了治國的「七大問」。

4月10日,跌斷手腕的米勒班靠著止痛藥,發表了7分鐘長的佘契爾前首相去世紀念演說。字字鏗鏘,稱許她以非凡個人毅力,「身為雜貨商之女,甚至不是之子」,闖蕩出一片天,成就一位「定義了一整個時代」的英國首相。

身為工黨領袖,父親便是吾輩文老耳熟能詳的英國左派大師Ralph Miliband,米勒班當然也清楚畫出佘契爾主義強烈意志下的諸多弊病,例如被遺棄而憤怒的在地社區與被污名化的同性伴侶。

尤其佘契爾那句引人非議的「根本沒有社會這種東西」(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米勒班引述一位保守黨議員2005年12月所言:「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society.」巧妙點明窩裡反。這位議員名喚卡麥隆,那時剛贏得黨魁選舉,目前擔任英國首相。

《衛報》說,這篇演說正是明明白白米勒班政治意志之自況,故有所謂佘契爾「致力深耕於人民日常生活」,而且「相信意識型態有其意義」云云。

當時比眼前米勒班大了8個月,將滿44歲就當上首相的布萊爾,卻對工黨發展極其憂心,於是老相聊發7大問,猛拋砸頂:住宅政策、就業技能、教育健康、年金、科技用於削減社會開支、區分弱勢與暫時弱勢家庭、DNA研究用於降低犯罪。

其實根本關鍵更在路線之爭,布萊爾擔心,工黨會走回「抗議政黨」的老路,失去「中間階層」的支持。

「中間階層」、或說「新中間階層」,是90年代歐洲政治「向左轉」,左派政府紛紛上台的關鍵字。聽說,跟黨魁選舉中落敗於他的哥哥一樣,兄弟倆看起來就比老爸要務實主義許多,但是,反對布萊爾伊拉克戰爭與諸多右傾政策的米勒班,眼前選擇的並不是布萊爾的安全路線。

倒是前首相一副垂簾聽政,惹來議論。但從個人、從志業、從心志倫理的角度,政治關乎一生功過,理應咬牙堅持,不能放下,簡直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是,與以學術、以藝術、以匠作等等為志業不同,公職非只關乎自身,乃是選舉而得短暫幸福時光,說「一生」著實太長,還有好一段凡人要當呢。放下,也是政治。(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