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為兒女棄高薪 牛津博士網路賣菜

yam蕃薯藤新聞/天下雜誌提供 2013.04.10 00:00
文—黃哲斌 攝影—鍾士為 早上11點前上網訂購,下午就能收到新鮮農產。「厚生市集」挑戰超市賣場,打造對小農公平、讓消費者安心的便利網路市集。 牛津大學物理博士、曾是每年經手40億台幣訂單的半導體公司副總經理,如今,張駿極為了幾百元的蔬果訂單,自己開車送貨、請客戶簽收,偶爾遭小農白眼、放鴿子。但現在的他,更快樂、更具挑戰衝勁。 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聊著他的網路賣菜事業,以及「地產地銷」的堅持,幾乎只有爽脆笑聲。「離開舒適圈,決定自己創業,一是中年危機,二是因為二女兒,」43歲的張駿極說。 台大物理系畢業後,張駿極花了4年拿到博士學位,又到麻省理工學院研讀MBA。從小就是資優生的他,不到40歲,當上穩懋半導體副總經理,技術與業務兩手通。然而,他的人生危機感,卻愈來愈重。 2010年,二女兒出生,那段時間,他接觸國內外大量趨勢資訊,從氣候變遷到糧食危機。「我發現,當我女兒40歲時,她面對的世界,將與我這一代大不相同。所以我開始思考,下半生能做些什麼事,讓她的未來變得更好。」 幾經思考,張駿極遞出辭呈,決心創辦「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小農網路平台—厚生市集。一名都市長大的科技人,帶著3名同事一起創業,跳進完全陌生的農業領域。2011年8月,厚生市集網站開張。 30公里內的新鮮原味 這背後代表他們最重要的企業精神:縮短食物里程。他們替厚生市集設下一個嚴苛挑戰,希望消費者採購的食物,盡可能來自30公里內的生產者。張駿極表示,縮短食物里程,一方面減碳,另一方面確保新鮮原味,同時也能降低運送成本,讓生產者獲得較大利潤。也因如此,他們第一階段的配送範圍,僅限於台北市、新北市南半部,及厚生市集集貨場所在的桃園龜山。 至於食材本身,張駿極要求,需通過有機認證,或採安全無毒的生產方式。除了送交檢驗機關抽驗,「我一定會與供貨小農面對面,一方面溝通觀念,建立信任感。另一方面,去看生產環境,包括庫房資財,是否有不該出現的東西。」 「你必須提供一次購足的服務,否則,消費者仍會轉向大賣場,」張駿極認為,競爭者不是其他小農網購平台,而是超市、賣場。張駿極一面鼓吹在地食材,同時提供小農友善的使用經驗。「目前,約有5成商品的里程低於30公里,9成直接向小農採購。只有一成,必須透過有機中盤商或批發商,」張駿極說。他堅持盡量向小農直購,除了成本考量,還因為在雲林西螺果菜市場目睹的景象,讓他永生難忘。 科技業的製程與行銷背景,讓張駿極對於物流、銷售更加敏感。為了提高競爭力,他們推出「上午訂購,下午送貨」。會員上午透過網路下單,傍晚就會宅配到府。這高度考驗進貨、庫存、配送管理的能力。 App預測產量 行動下單 厚生市集摸索出「產銷預測系統、貨車加上機車快遞」的物流模式,壓縮集貨與配送時間。張駿極舉例,每天晚上,他們會先與供貨小農聯繫,確定隔天採收的農作物及數量,可以預先網路上架,供消費者下單,並嚴格控制庫存數量。 此外,他們還準備設計app,讓農戶記錄播種的果菜種類及數量,就能預測未來潛在的貨品數量。 開張2年來,厚生市集站穩第一步,每年業績成長2、3倍。張駿極發現,有3成訂單來自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4月,他們新推出app,方便消費者行動下單。此外,他們也設立第2個集貨站,擴大配送區域。 張駿極強調,客戶輸入的送貨地點與訂單量,就是他們預測業務走勢的重要資訊。隨著業務量倍增,他們會在不同縣市區域開設集貨站,供應附近生產的蔬果。 「我們現在還很小,未來也不會像連鎖賣場設立大型倉儲,統一集貨配送,」張駿極認為,中央倉儲會讓食材失去溯源性,難以追蹤履歷,進而消滅食物味道的多樣性。 「多樣性是非常可貴的,」張駿極說。曾有林口農友種了20顆柚子,交給他上網販售,「或許不如南部柚子香甜,但我鼓勵消費者,嘗嘗我們在地的味道。」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行動綠生活:新良食運動》網站 http://green.cw.com.tw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